古寺藏虚谷,追寻路忽穷。
千峰杯酌里,万木笛声中。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大承恩寺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寺庙氛围。首句“古寺藏虚谷”,以“藏”字生动地表现了古寺隐匿于幽谷之中,透露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气息。接着,“追寻路忽穷”一句,巧妙地描述了寻访古寺之路的尽头,暗示了探索之旅的终点,同时也为下文的景色铺垫。
“千峰杯酌里,万木笛声中”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千峰比作酒杯,万木发出笛声,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之美。这里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壮观景象,也通过听觉元素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
“细雨和烟洒,洪泉穴地通”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湿润与清幽。细雨与烟雾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种朦胧而迷人的氛围;而“洪泉穴地通”则描绘了深山中的泉水从地底涌出的壮丽景象,体现了自然界的伟力。
最后,“方袍僧几个,欢撞赐来钟”两句,将视线转向寺庙内部,描绘了几位身着方袍的僧侣在钟声中欢聚的情景。这里的“欢撞”二字,既表达了僧侣们内心的喜悦,也暗示了他们对佛法的虔诚与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巧妙融合,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也是对心灵深处宁静与和谐的向往与追求的体现。
无侣复无巢,日夕旅即次。
一枝岂有择,双栖若无意。
尔鹊何为者,得非抱贞义?
方春二三月,群飞竞相媚。
乐生物之情,志勤物之事。
而鹊处其间,不闻亦不避。
莫或余敢侮,侮者自不至。
有时风动枝,略效雨缩翅。
晴干听天时,欢喜付人世。
此岂果鹊情,无由道鹊志。
荧荧檐际星,照影不到地。
明当复归来,独客户且闭。
芳草非常翠。向荒源、兰桡缓荡,曲寻幽秘。
谁道桃花红如锦,蜀锦如花更媚。
忽远看、桃花无际。
千叠青山妨人面,正山头、已下穷途泪。
又别有,天和地。人家霭霭云霞气。
只传观、登筵常品,周秦彝器。
须思此行应难再,山色容人且寄。
奈流水、都无留意。
归见乡人须传语,为桃花、绊住今千岁。
炊黍久,汉还魏。
小剔银灯,轻揎翠袖,居然顷刻开花。
冰心暖透,一枝放出仙芽。疏又密,整还斜。
是优昙、结就天葩。不成梅萼,不成莲瓣,随意些些。
回思俊味堪夸。舌本馀甘领略,雅称新茶。
纤纤剩核,还供儿戏喧哗。珠错落,玉了叉。
看灯前、细掣金蛇。浮生泡影,世情阳焰,坐惜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