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败荷与鸿雁共存的画面,充满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变迁之感。
首句“霜落风高欲下迟”,霜降已过,寒风凛冽,大雁似乎在犹豫是否要启程南迁,营造出一种秋末冬初的肃杀氛围。接着,“水田无食苦长饥”一句,揭示了大雁在水田中觅食的艰难,表现了自然界生物生存的不易。
“上林莫道归飞早”,上林苑是古代皇家园林,这里以“上林”象征理想的栖息地。诗人在此处提醒读者,不要以为大雁南飞太早是一种错误的选择。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暗含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有时候,看似不顺的开始,却可能是通往更美好未来的起点。
最后一句“今日江南异昔时”,点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江南地区,四季分明,如今的景象与过去有所不同,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生态变化。这句话既是对自然景观变迁的感慨,也是对社会变迁的一种隐喻,暗示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败荷与鸿雁的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理解和对生命状态的细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皖山隐者
野人原上十五里,寒厓白日啼山鬼。
万峰重叠路回旋,半间箬屋青松底。
老僧和锸入烟霞,满林摇落朱藤华。
烧田种寒粟,斸地栽胡麻。云根拨笋,涧底寻茶。
粪火深埋魁芋种,砂瓶烂煮黄箐芽。
人谓隐者閒不足,何故山翁事驱逐。
山翁笑指溪上桃,庭前竹,春风几度更新绿。
香严不作灵云死,徒有是非喧两耳。
争似侬家百不知,从教少室分皮髓。
题高尚书夜山图
高李风流仕西浙,共倚危楼望吴越。
吴越江山千万里,高侯画对中秋月。
生纸经营入董源,朦胧烟树迷宫阙。
玉露沈沈四泬寥,潮声已息箫声咽。
不写思陵全盛时,空遗白塔堪愁绝。
君不见王子猷,亦向山阴弄雪舟。
谁拈秃笔埽清游,古今嘉致总悠悠。
送索都事赴浙东佥宪
挟策事明主,出入承明庐。
一为淮南宾,籍籍播清誉。
制诏擢御史,行台在东吴。
间岁升幕府,遄闻复超除。
宾客出相送,饯饮西城陬。
持节往何之,直指婺女墟。
东瓯杭于越,会稽薄海嵎。
行部列郡中,山川郁盘纡。
长吏走上谒,县令为前驱。
驷马何奕奕,高盖拥路衢。
观者咸叹息,云是今大儒。
谁言钟鼎贵,曾不由诗书。
区区刀笔吏,安□遏亨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