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奉 陪 李 大 夫 九 日 龙 沙 宴 会 唐 /权 德 舆 龙 沙 重 九 会 ,千 骑 驻 旌 旗 。水 木 秋 光 净 ,丝 桐 雅 奏 迟 。烟 芜 敛 暝 色 ,霜 菊 发 寒 姿 。今 日 从 公 醉 ,全 胜 落 帽 时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从公(cóng gōng)的意思:公正、公平、公开。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九会(jiǔ huì)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机智,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龙沙(lóng shā)的意思:指沙漠中的龙,比喻人才横溢的地方。
落帽(luò mào)的意思:指被人揭发或拆穿,使原本隐秘或欺骗的事情暴露出来。
暝色(míng sè)的意思:指夜幕降临时的黄昏或黎明时的微亮。
千骑(qiān jì)的意思:指千人骑马的队伍,也用来形容人数众多的队伍。
秋光(qiū guāng)的意思:秋天的阳光。形容秋天的景色明亮而温暖。
全胜(quán shèng)的意思:指完全胜利,没有任何失利。
霜菊(shuāng jú)的意思:形容人的容颜苍老,年岁已高。
丝桐(sī tóng)的意思:比喻言辞婉丽动人,音乐优美动听。
雅奏(yǎ zòu)的意思:指音乐优美动听,高雅悦耳。
烟芜(yān wú)的意思:形容烟雾弥漫或花朵盛开。
重九(chóng jiǔ)的意思:指重阳节。
驻旌(zhù jīng)的意思:驻扎旌旗,表示在某个地方长期驻守,标志着主权和权力的存在。
- 注释
- 龙沙:地名,可能指龙沙洲或类似地点。
重九: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
千骑:众多骑兵。
驻:驻扎。
旌旗:旗帜。
水木:泛指水边的树木。
秋光:秋天的景色。
丝桐:古代的弦乐器,如瑟或琴。
雅奏:优雅的演奏。
烟芜:烟雾笼罩的荒草。
敛:收敛。
暝色:暮色。
霜菊:在霜降时节开放的菊花。
今日:今天。
从公:跟随众人。
醉:喝醉。
全胜:超过,胜过。
落帽:古代重阳节有落帽游戏,此处指往常的欢乐时刻。
- 翻译
- 在龙沙重阳节的聚会中,众多骑兵簇拥着旗帜驻扎。
秋水和树木映照出清澈的光影,悠扬的丝桐音乐缓缓响起。
暮色中的烟雾和荒草收敛,寒冷的菊花展现出独特的姿态。
今日跟随众人畅饮,比往常落帽狂欢更为尽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秋天举行的九月重阳节(重九)的宴会,背景设定在龙沙之上。开篇即以“龙沙重九会”、“千骑驻旌旗”两句,营造出一个气势宏大、盛况空前的场面,展现了当时的豪华与壮观。这里的“龙沙”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而“重九”则是指农历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阳节,这一天古人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以祈求长寿和健康的习俗。
接下来,“水木秋光净”、“丝桐雅奏迟”两句,转而描写自然景色与宴会中的文艺活动。秋天的阳光透过清澈的河流和树林,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而“丝桐”通常指的是弦乐器,尤其是琴,这里的“雅奏迟”则表达了音乐优美而又不急促,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中间的“烟芜敛暝色”、“霜菊发寒姿”两句,再次描绘自然景象。“烟芜敛暝色”形容晚霞渐褪,天色渐暗,而“霜菊发寒姿”则是对菊花在秋风中摇曳、在露水下显得更加坚韧和美丽的写照,这些都是重阳节特有的景象。
最后,“今日从公醉”、“全胜落帽时”两句,则表达了宴会上的欢乐气氛。诗人与众宾客一同沉浸在酒宴中,尽情享受这美好时光,直至醉意酣畅,甚至不介意头戴的帽子随之滑落。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豪放与不羁,以及对当下欢乐时刻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宴会活动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豪华、艺术气息与欢乐氛围的场面。同时,也反映出古人重视团聚、享受生活美好的传统观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堂上行
堂上老人七十九,绝似麻姑能饮酒。
白发垂垂亦至腰,梳头辄命梁鸾妇。
小妇脔鸡鸡颇肥,大奴斸笋未曾稀。
果甘最爱芭蕉实,花好时簪茉莉围。
当轩一树沙梨熟,男女孙雏分亦足。
画眉两两斗歌声,萱草纷纷争一束。
骥子先教三字经,熊儿早诵九春曲。
春来日比人间长,举杯劝日休飞光。
听泉之妣百有四,沧洲处士八旬强。
我今母子如能似,亦为吾族一祯祥。
游仙诗五首·其三
天清月明夜,佳人入梦来。
颜色都且丽,轻衣绝尘埃。
随风送奇香,飘飘透我怀。
晤言用握手,扬辞诙且谐。
邀我玉女峰,坐我铁桥隈。
饮我神湖水,进我白玉杯。
仙凡不久处,倏忽隔蓬莱。
安得长生药,千年当复来。
木兰花慢.杨花
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
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
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
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
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
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
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
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