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独清缘世浊,此心谁识只天知。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支(bù zhī)的意思:不支指的是力量不足、支撑不住的意思。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大厦(dà shà)的意思:形容局势危急,事物即将崩溃或灭亡。
独清(dú qīng)的意思:指一个人独自清廉正直,不受外界诱惑和影响。
逢时(féng shí)的意思:逢时意为遇到合适的时机,表示抓住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士气(shì qì)的意思:士气是指军队或团体中士兵或成员的斗志、精神状态以及对任务的积极性和信心。
言行(yán xíng)的意思:指说话和行动,表示言语和行为的一致性。
一段(yī duàn)的意思:指一段时间、一段经历或一段故事。
大厦将颠(dà shà jiāng diān)的意思:形容事物即将崩溃或发生巨大变化的状态。
- 翻译
- 士气一直都很低落,言行举止都显得危险。
如果没有这三年的湖外贬谪,怎能有这段江南的奇遇。
并非只有我清高,因为世间浑浊,我的清白无人理解,只有上天知晓。
如同万头牛需要你的领导,大厦将倾之际,需要你的力量支撑。
- 注释
- 士气:指士人的斗志或士气。
危:危险。
谪:古代官吏被贬谪到外地任职。
奇:奇特,不寻常。
独清:独自保持清白。
世浊:世道浑浊。
公:指有威望或能力的人。
颠:颠覆,倒塌。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胡铨所作的《和王民瞻送行诗(其二)》。诗人以士人气节为切入点,表达了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忧虑。首句“士气从来弱不支”揭示了士人在艰难时世中的脆弱,接下来的“逢时言行欲俱危”则强调了言行举止在动荡时期的艰难与危险。
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湖外三年的贬谪,展现了命运的转折和不平,“不因湖外三年谪,安得江南一段奇”表达了对这段遭遇的反思,认为如果没有这段挫折,可能无法体验到江南的独特魅力和人生的奇遇。
“非我独清缘世浊”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清白并非出于个人选择,而是因为世道浑浊,这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感。然而,他坚信自己的心志唯有天知,体现了坚定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万牛回首须公起,大厦将颠要力持”寓意深远,借用“万牛”象征国家的重担,呼吁有能力者如王民瞻这样的“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支撑大厦于将倾之际,展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责任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表达了个人的际遇,又寓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期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