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河传》
《河传》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词  词牌: 河传

芳草。芳草。萋萋官道。恨尔如烟。一春相逐夕阳边。

扬鞭。趁晴天。天愁却比人愁重。雨如梦。

暗把韶光送。东风作花落媒。吹来。含啼酒杯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官道(guān dào)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业道路,也用来比喻官员的权力和地位。

含啼(hán tí)的意思:含着眼泪哭

酒杯(jiǔ bēi)的意思:指酒杯中的酒,也比喻饮酒的场合。

萋萋(qī qī)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繁荣的样子。

晴天(qíng tiān)的意思:晴天指的是天气晴朗、没有云彩的天空。在成语中,晴天常常用来比喻事物顺利、没有困难或阻碍。

韶光(sháo guāng)的意思:指美好的时光或年华。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扬鞭(yáng biān)的意思:鞭子高举起来,代表骑马出发或开始行动。

作花(zuò huā)的意思:指人表现出色、出类拔萃,引人注目。

鉴赏

这首《河传》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芳草与人的离别之愁。全诗通过“芳草”这一意象,寓情于景,表达了对离别的哀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芳草。芳草。”以重复手法强调了“芳草”的主题,营造出一种绵延不绝的视觉效果,仿佛在读者眼前铺展开一片无尽的绿色。接下来,“萋萋官道”描绘了官道两旁茂盛的青草,为离别的情境铺设了背景。“恨尔如烟”一句,将离别之情比作轻烟,形象地表现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难以捉摸的哀愁。

“一春相逐夕阳边。扬鞭。趁晴天。”描述了主人公在春天里与爱人相伴,直至夕阳西下,最后不得不分别的场景。这里通过“扬鞭”和“趁晴天”等动作,展现了离别前的匆忙与不舍。

“天愁却比人愁重。雨如梦。暗把韶光送。”这一段将自然界的“天”与人的“愁”进行对比,暗示了自然界的无情与人类情感的深刻。雨如梦境般悄无声息地降临,似乎在默默地送走美好的时光,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感。

“东风休作花落媒。吹来。含啼向酒杯。”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东风的劝告,希望它不要再成为催促花朵凋零的媒介,而是让主人公借酒浇愁,含泪面对离别。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离别之痛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丙戌夏在告荅钟西皋见寄次韵

白沙流水荒苔矶,地僻人来问讯稀。

野竹遍依幽径绿,海云长近小窗飞。

自应老去随吾况,敢道迂疏与物违。

犹记初归夜堂月,梦中颠倒著朝衣。

(0)

赠南城夏裕建阳卫知事

南雁飞将尽,行舟出潞湾。

还携旴下酒,来看建阳山。

海字兵戈静,幕庭宾客閒。

囊琴与匣剑,壮士为开颜。

(0)

过穆溪怀渔隐朱翁

烟水濛濛旧作邻,流莺恰恰似呼人。

自从不见玄真子,岸草汀花袛自春。

(0)

庚午中秋时善鄯留海南玉珊戍闽中

桂露凉生草阁幽,湿云斜逗月光浮。

清怀谁寄袁宏咏,黄落偏惊宋玉愁。

身侍凤床曾捧日,鬓凋鸾镜易惊秋。

遥怜稚子关河隔,欲舞狂歌倦更休。

(0)

予舅氏朱民俊会心憩老二亭幼时往还必预宴赏今已荒棘重来有感柬朱允容允实·其一

春风乱向雨中过,眼底閒愁奈若何。

忆得儿时骑竹马,会心亭上醉还歌。

(0)

墨画草虫图

正月春草生,二月雷发声。

百虫起潜蛰,唧唧篱下鸣。

虾蟆池头野苗绿,蝘蜿交盘蜗角触。

蜻蜓点水蚁投穴,蜂惹游丝蝶翻玉。

东风摇曳蝶飞飞,梦蝶庄周身是非。

宣和挥墨如蝶化,落笔宛转舒天机。

当时侍翰无踪迹,谁留画谱传今昔。

我今一见重咨嗟,满纸神光照环璧。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