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廖检讨先生·其二》
《挽廖检讨先生·其二》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玉署编书未及完,佩声无复金銮

可怜残藁留遗箧,掩卷令人不忍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金銮(jīn luán)的意思:指皇帝登基,即皇位的象征。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令人(lìng rén)的意思:引起人们某种情感或感受的动作或事物

留遗(liú yí)的意思:指留下有意义的遗物或遗迹,以供后人参考和学习。

未及(wèi jí)的意思:未能达到或比不上

无复(wú fù)的意思:无法再复原或修复。

掩卷(yǎn juàn)的意思:掩盖真相或隐藏事实

玉署(yù shǔ)的意思:指高尚的品质和美好的德行。

鉴赏

这首挽诗《挽廖检讨先生(其二)》由明代诗人王绂所作,表达了对逝去的廖检讨先生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以“玉署编书未及完”开篇,巧妙地将逝者生前繁忙的工作状态与未竟之事融入其中,暗示了廖先生在世时的勤奋与才华。接着,“佩声无复上金銮”,通过描绘昔日廖先生步入朝廷的场景,以及现在这种场景的不再,表达了对廖先生离世的惋惜与怀念。

“可怜残藁留遗箧”一句,点出了廖先生留下未完成的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了他生命最后痕迹的象征,同时也寄托了后人对其才华与未尽之志的感慨。最后一句“掩卷令人不忍看”,则直接抒发了读者在阅读廖先生遗作时的悲痛心情,以及对逝者的深深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廖先生生前工作、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其作品的追忆,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思与敬意。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鹦鹉曲.庞隐图

团栾话里禅龛住。灵昭女对老庞父。

利名心不挂丝毫,更肯沾风粘雨。

叹黄金散尽还家,逝水看流年去。

只寻常卖簟篱休,这眷属今无讨处。

(0)

如梦令.诫奢

陕右人人听我。福地好修因果。

天下不如斯,贫富一般行坐。轻可。轻可。

轻可骄奢太过。

(0)

离别吟

寒风飒大野,行子行河梁。

执手不忍弃,迟迟复遑遑。

朋友会面难,慷慨热中肠。

人生岂无家,结交在踣傍。

今晨强绸缪,明各天一方。

相见苦不早,离别徒悲伤。

(0)

秋山图

前年放船九江口,秋风猎猎吹蒲柳。

买鱼沽酒待月明,不知江上青山走。

三更吹笛欲唤人,漙漙白露侵衣巾。

故乡遥遥书断绝,空见过雁如飞云。

去年却下七里滩,秋水满江秋月寒。

子陵先生钓鱼处,荒台直起青云端。

先生不受汉廷官,自与山水相盘桓。

至今高节敦廉顽,清风凛凛谁能攀。

泊舟登岸行复止,小径分岐通草市。

石林掩映树青红,正与今年画相似。

茅庐半住林木里,白狗黄鸡小如蚁。

翁媪无言童稚閒,可是太平风俗美。

清溪水落鱼蟹新,东邻酿熟呼西邻。

相牵相把意思真,亲密不异朱陈民。

李端笔力乃巧妙,写我旧日经行到。

岂是老梦眩水墨,不觉掀髯发长啸。

殷家大楼沧江头,留我十日风雨秋。

触景感动客邸愁,便欲卜筑山之幽。

断桥流水无人处,添种梅花三百树。

直待雪晴冰满路,骑驴相逐寻诗去。

(0)

黄牛山

招提万山底,古屋蔽烟霞。

密竹先秋意,长藤过夏花。

繁阴沈雨脚,清响漱云牙。

老衲眉如雪,相逢话作家。

(0)

南城怀古二首·其一

日上高城望大荒,西山东海气茫茫。

铜驼踪迹埋荒草,元菟风尘识战场。

礼乐可知新制度,山河谁问旧封疆?

书生慷慨何多感,转忆轮台汉武皇。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