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歌留别季沧苇先生·其三》
《古歌留别季沧苇先生·其三》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古风

昨冬堂堂岁欲徂,玉枪雪片椽烛粗。

蚕食纸响不歇,倡予和女歌乌乌

讵知一别即相见陶陶孟夏欢呼

鸾飘凤泊乡国索米不成饥亦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歇(bù xiē)的意思:不停息、不休息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蚕食(cán shí)的意思:逐渐侵蚀、侵占。

椽烛(chuán zhú)的意思:形容房屋破旧不堪,生活贫困落后。

春蚕(chūn cán)的意思:比喻人在适当的时机努力工作,积极进取。

欢呼(huān hū)的意思:高兴地呼喊或喜悦地欢呼。

孟夏(mèng xià)的意思:指中国农历五月,也指夏季的开始。

索米(suǒ mǐ)的意思:指人们在困境中寻找出路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堂堂(táng tá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宏伟、庄重、威严。

陶陶(táo táo)的意思:形容人高兴、快乐的样子。

乌乌(wū wū)的意思:形容声音低沉、深厚。

相见(xiāng jiàn)的意思:彼此见面,相互相见。

乡国(xiāng guó)的意思:指故乡、祖国。

雪片(xuě piàn)的意思:形容事物分散、零散或无法团聚的状态。

鸾飘凤泊(luán piāo fèng bó)的意思:形容夫妻分离或离别的情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即将过去时的情景,诗人以"玉枪雪片"形容屋檐上的冰凌,形象生动。接着写到春天蚕儿吃桑叶的声音持续不断,伴随着男女们欢快的歌声"乌乌",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诗人感叹与朋友分别后不久又重逢,欣喜若狂,如同孟夏时节的热烈欢聚。

然而,接下来的"鸾飘凤泊辞乡国"表达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即使在寻求粮食困难的情况下,也表示只要有朋友相伴,饥饿也能忍受。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坚韧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人际情感。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月夜饮蒋谏庭都阃幕中

铜柱勋名重汉年,荒林风扫净蛮烟。

剑花久匣芙蓉涩,阵影长閒虎豹悬。

稷下儒生同论难,蜀中幽客共谈玄。

夜深不减南楼兴,绮席疏篁月正圆。

(0)

荒村

荒村馀落照,岛屿澹微明。

病马嘶不得,哀蝉无限声。

桑麻时雨过,橘柚绿烟萦。

物理经行得,因之去住轻。

(0)

江月

初月湛微波,轻盈奈若何。

俯手近可拾,仰天光较多。

潆澜浮片玉,散影成双蛾。

渐与浮云隔,无为掩薜萝。

(0)

送詹生还武夷

武夷之峰三十六,丹崖翠削骇心目。

干牛合斗灿星分,瞰越窥吴横地轴。

日照晴霞裂锦文,紫芝玉树生氤氲。

中有仙人摇白羽,散发赤脚踏青云。

一峰嵂兀名大王,金光昼现色煌煌。

玉女姣好备洒扫,巍峨列侍君之旁。

吹篪击鼓挟白虎,碧玕之管鸣笙簧。

念此何时纵长驾,飘然顿足山之下。

便将羽袖拂流霞,更得神浆消永夏。

幔亭之宴者谁尊,知是神仙第几孙。

九曲寒流宜沐发,为我东归具玉盆。

(0)

自临清入京道上口占·其三

卢沟之水流汤汤,闻道桑乾忆故乡。

家在粤南天万里,不知何以望咸阳。

(0)

未果赋此志怀兼呈同游诸君·其一

君携胜果托仙踪,胜事今回四百峰。

白日羽翰迷葛令,青天张宴馔茅容。

櫜鞬不作人间色,石匣长骄世外封。

我亦十年远蜡屐,恐令猿鹤怨周颙。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