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清 上 人 唐 /司 马 扎 古 院 闭 松 色 ,入 门 人 自 闲 。罢 经 来 宿 鸟 ,支 策 对 秋 山 。客 念 蓬 梗 外 ,禅 心 烟 雾 间 。空 怜 濯 缨 处 ,阶 下 水 潺 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策对(cè duì)的意思:指对策、对策。
潺潺(chán ch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细碎的声音。
禅心(chán xīn)的意思:指心境宁静,思维清晰,能够保持冷静和专注的状态。
客念(kè niàn)的意思:指对客人的关心和念念不忘。
门人(mén rén)的意思:指拜师学艺的学生或门徒。
蓬梗(péng gěng)的意思:形容事物高耸挺拔,不可动摇。
入门(rù mén)的意思:指初学者刚开始学习某个领域或技能的阶段。
濯缨(zhuó yīng)的意思:濯缨是一个古代军事用语,指的是洗净战马的缰绳。引申为整顿军队,准备战斗。
宿鸟(sù niǎo)的意思:指待在一个地方不肯离去的人或者动物。
下水(xià shuǐ)的意思:指投资或参与某项事业或项目。
烟雾(yān wù)的意思:指事物表面的迷惑或虚幻现象。
自闲(zì xián)的意思:自己安排空闲时间,自我放松和休息。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景象,诗人在古院中沉浸于自然之美,与世俗隔绝。"闭松色"表明院内外围绕着郁郁葱葱的松树,给人以深邃的感觉;"入门人自闲"则显示出一片宁静无人的境界,只有来来往往的人享受这份清净。
"罢经来宿鸟"中的"罢经"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而"来宿鸟"则是夜幕降临,鸟儿归巢的景象。诗人在这里通过对自然界动静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自己与世隔绝的心境。
"支策对秋山"中的"支策"指的是倚靠着长竿或拐杖,这里暗示诗人可能是一位隐者或游子,他们在秋天的山中寻找灵感。"对秋山"则是诗人独自面对那静默的秋山,心境清朗。
"客念蓬梗外"表达了诗人作为一名旅途中的客人,对远方家园或亲人的思念;而"禅心烟雾间"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寻求宁静与超脱尘世的渴望,仿佛在烟雾缭绕中找到了心灵的安顿。
"空怜濯缨处"中的"空怜"表示对某物或情境无端生出同情之心,而"濯缨处"则是指水边。诗人可能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界中小溪流水的喜爱,或者是对溪畔某种植物生长状况的怜悯。
最后,"阶下水潺潺"则是对院中的水声进行描写,这个画面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和谐,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交织,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平静的意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八月二十二日偕汪苇丈、宾于、衡甫、子兰、西章、少帆诸学博游法华山
石斗山头弁山麓,年年香市誇吴俗。
春日融和车马喧,甘露杨枝人乞福。
传说齐女道绩贤,持诵法华二十年。
青山埋骨著灵秀,于清净龛涌青莲。
莲开不比昙花见,世界大千驻宫殿。
绣佛名场次第开,相登觉路驾彼岸。
故逞诡奇不坏身,巾帼须眉自有人。
金粉六朝销寂尽,剩有贞魂励俗尘。
尘世韶华日以远,腾语支离愈虚诞。
不信名山坚道心,空佞左道息残喘。
我游偏在秋末老,白蘋红蓼诗大好。
风鸣翠竹阴亭亭,目接洪涛惊浩浩。
摄衣悬崖瞰太湖,七十二峰相招呼。
洞庭半规隐林表,当有人家住菰蒲。
须臾雁落岸帻后,回望城烟大如斗。
涧流且莫分浊清,觞咏犹欣集良友。
友说班荆故旧欢,尽飞逸兴度烟鬟。
洞伏黄龙迷云雾,经听白鹊神往还。
为题姓氏苔扫石,转恐山灵耻缘饰。
载酒道场似客秋,南山之南北山北。
《八月二十二日偕汪苇丈、宾于、衡甫、子兰、西章、少帆诸学博游法华山》【清·许传霈】石斗山头弁山麓,年年香市誇吴俗。春日融和车马喧,甘露杨枝人乞福。传说齐女道绩贤,持诵法华二十年。青山埋骨著灵秀,于清净龛涌青莲。莲开不比昙花见,世界大千驻宫殿。绣佛名场次第开,相登觉路驾彼岸。故逞诡奇不坏身,巾帼须眉自有人。金粉六朝销寂尽,剩有贞魂励俗尘。尘世韶华日以远,腾语支离愈虚诞。不信名山坚道心,空佞左道息残喘。我游偏在秋末老,白蘋红蓼诗大好。风鸣翠竹阴亭亭,目接洪涛惊浩浩。摄衣悬崖瞰太湖,七十二峰相招呼。洞庭半规隐林表,当有人家住菰蒲。须臾雁落岸帻后,回望城烟大如斗。涧流且莫分浊清,觞咏犹欣集良友。友说班荆故旧欢,尽飞逸兴度烟鬟。洞伏黄龙迷云雾,经听白鹊神往还。为题姓氏苔扫石,转恐山灵耻缘饰。载酒道场似客秋,南山之南北山北。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2867c6a70f5aeb0235.html
岁暮,寄南山王蜀子、城北单子起
莫谓众所欲,当感始难祛。
莫谓世所就,当务始不如。
发蒙启灵慧,正赖圣贤书。
处纷或外轻,观寂知内虚。
严冬万物藏,寝迹委荒闾。
日短易昏夕,淩淩星宿疏。
风林及暮静,寒鸟时夜呼。
冲怀窅方深,耿念郁未抒。
良友不在兹,萧条岁聿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