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洪流(hóng liú)的意思:指强大而汹涌的水流,也用来比喻强大而不可抗拒的力量或潮流。
峤南(qiáo nán)的意思:指山势挺拔险峻。
马人(mǎ rén)的意思:指马上的人,形容行动迅速,快马加鞭。
燃犀(rán xī)的意思:比喻人才或才智出众。
通津(tōng jīn)的意思:通常指能够顺利通过水路或陆路,畅通无阻。
万丈(wàn zhàng)的意思:形容高大、壮丽、浩大的景象或气势。
犀牛(xī niú)的意思:犀牛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具有坚硬的皮肤和一个大而尖锐的角。在成语中,犀牛常常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坚韧不拔和不屈的精神。
跃马(yuè mǎ)的意思:跃马指骑马跳跃,比喻迅速行动或突破困难。
朱衣(zhū yī)的意思:指皇帝、太子等高官身穿的朱红色衣服,也泛指高官显贵。
- 注释
- 温峤:古代官员名。
辍棹:停止划船。
燃犀:点燃犀角照明。
牛渚:地名,今安徽当涂县附近江中礁石。
通津:渡口。
洪流:大水。
朱衣:红色官服,古代高级官员的服饰。
跃马人:骑马的人。
- 翻译
- 温峤南归途中清晨停船,点燃犀牛渚的火光照亮渡口。
谁能想到在这万丈洪流之下,还有身着红衣骑马的人穿梭其中。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南归的景象,通过精致的画面和深远的联想,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感怀抱。开篇“温峤南归辍棹晨”一句,设定了时间与空间环境,"辍棹晨"形容清晨薄雾中船桨划水的声音,为读者勾勒出一个清新而宁静的早晨场景。接着“燃犀牛渚照通津”进一步描绘了行船过程中使用火把照亮河道的情状,"犀"字用于形容火光闪烁,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诗歌的后半部分“谁知万丈洪流下,更有朱衣跃马人”则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这里的“万丈洪流”象征着长河岁月和历史巨浪,而“更有朱衣跃马人”则隐指历代英雄豪杰,在波涛汹涌中勇往直前。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历史洞察力,也表达了一种对英雄事迹的无限崇敬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类活动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篇融合了个人体验与历史思考于一体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至哈密
将身裹入黄沙里,头昏气促口侈侈。
人烟一缕残魂起,伊州三日驻行李。
前去轮台千八里,南北两路唯所指。
雪山北行必过此,六月霜晴庶可矣。
三九雪片大于几,一堕僵葬层冰底。
南路风狂卷犀兕,时当阴凝或少止。
听说心惊红两耳,行路之难竟如是。
此身能得几回死,骨肉拼吹化虫豸,且领南行票一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