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邴管(bǐng guǎn)的意思:邴管是一个古代的地名,用来比喻管理不善、治理无方。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成双(chéng shuāng)的意思:成双指一对,形容两个东西或人物相互配对、相互呼应。
得一(dé yī)的意思:得到一件宝贵的东西或成功的机会。
多难(duō nàn)的意思:遭遇多种困难或灾难
烽燧(fēng suì)的意思:指火炬和烽火,用以比喻战争和军事行动。
旧乡(jiù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故乡的人思念故乡的情感。
乱离(luàn lí)的意思:指秩序混乱,无序分散。
弃旧(qì jiù)的意思:弃置旧物,不再使用旧的东西。
受降(shòu xiáng)的意思:接受敌方投降或认输。
乡邦(xiāng bāng)的意思:指乡村的国家或小国家,也指国家。
雁书(yàn shū)的意思:通过书信传递信息
烟花(yān huā)的意思:烟花是指燃放时形成美丽的花火,比喻事物短暂而华丽的表象。
-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孙清元的《得刘仲鸿书感赋》描绘了烽火连天的战乱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烽燧淹㽛町”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频繁和地域的广阔,烽火台的烟尘弥漫,村庄也因此而荒凉。次句“烟花梦浣江”则通过比喻,将战火中的梦幻与江水洗涤相融,暗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雁书时得一”表达了书信往来稀少,如同大雁偶尔传递的信息,反映出战乱时期通信的艰难。而“龙剑不成双”则寓言般地表达了英雄失伴,个人力量在乱世中显得孤独无依。诗人感叹“世正忧多难”,揭示出时代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
“城如筑受降”运用了比喻,将城市比作等待投降的城堡,暗指战事的严峻和局势的不稳定。最后一句“乱离嗤邴管,轻弃旧乡邦”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在乱世中轻易背离故乡的人的鄙视,流露出对乡土情怀的坚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战争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端午前三日登泗及诸同社赴陈伯敬之招啖园中荔枝命酌树下甚欢以诗示予予为心快次和
陈家紫荔种别致,熟遍名园请君嗜。
琼液直分甘露香,绛囊真夺樱桃媚。
攀枝一啖三百颗,主人致客长少备。
视彼馈李钻核人,千秋应足使之愧。
树阴匝地惠风生,五日先期快扬觯。
枝头好鸟迭笙簧,两部奇蛙佐鼓吹。
兰亭梓泽同此欢,无诗必罚不少迟。
或坐或立或狂歌,袒跣欹斜酣谑戏。
兴庆池南草有无,可能立醒诸君醉。
归路红灯拥簇簇,夜来应免逻卒谇。
平明题诗缄寄予,爱我耽吟肯遐弃。
清明述怀二首·其一
忆我婴孩日,及兹春雨际。
我祖尚书郎,江乡有遗隧。
族人重追远,每岁集坟次。
我从父兄后,先期理去枻。
父为缉衣裾,母为治果饵。
登陇力或疲,父时抚我憩。
事毕涉江还,母子欢相慰。
去此几何时,双亲淹然逝。
而我复远迈,不遑肃祀事。
渺渺松楸围,怜有归梦至。
感彼夜鸟啼,衔哀泪频坠。
会冢行美侍郎田公及义士王潜父也
平原黯黯云脚垂,白杨树底游魂归。
沧海已销精卫恨,青山无复杜鹃啼。
忆昨阴风暗南土,长林夜夜髑髅语。
苍苔古道无人行,燐燐鬼火烧秋雨。
枯骸朽骨乌鸢馀,总是当年琼树枝。
然腹引灯宁自照,漆头作器任人为。
江湖义士洪都客,泪洒尸陀林下石。
自怜无力效秦封,日扣公门请周泽。
绣衣使者乘骢来,玉鞭一指瘴烟开。
吹枯振朽百废举,顿起沟壑登春台。
粤王城头暮烟碧,处处秋山净如拭。
遥听牛背笛声来,不似前时惨澹色。
泉台岂是铭恩处,事不近名名乃著。
君不见宋陵松柏已萧条,行人犹忆冬青树。
《会冢行美侍郎田公及义士王潜父也》【明·李云龙】平原黯黯云脚垂,白杨树底游魂归。沧海已销精卫恨,青山无复杜鹃啼。忆昨阴风暗南土,长林夜夜髑髅语。苍苔古道无人行,燐燐鬼火烧秋雨。枯骸朽骨乌鸢馀,总是当年琼树枝。然腹引灯宁自照,漆头作器任人为。江湖义士洪都客,泪洒尸陀林下石。自怜无力效秦封,日扣公门请周泽。绣衣使者乘骢来,玉鞭一指瘴烟开。吹枯振朽百废举,顿起沟壑登春台。粤王城头暮烟碧,处处秋山净如拭。遥听牛背笛声来,不似前时惨澹色。泉台岂是铭恩处,事不近名名乃著。君不见宋陵松柏已萧条,行人犹忆冬青树。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6767c699ac894e0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