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从天津出发时的景象,以月光、孤帆、北来的雁群为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首句“明月天津岸”,点明了地点和时间,月光洒在天津岸边,一片明亮。这里的“天津”并非现代的天津,而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东北。这一句通过“明月”与“天津岸”的结合,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
次句“孤帆水底明”,将视角转向水面,描绘了一叶孤舟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这不仅展现了船的孤独,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同时,“水底明”三字巧妙地运用了视觉错觉,使读者仿佛能看到月光穿透水面,直接映照在船身上,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第三句“北来新雁至”,转而描写天空中的景象。北飞的大雁带来了新的气息,仿佛是从遥远的京城传来的声音。这里不仅写出了季节的变化,也暗含了对远方、对京城的思念之情。大雁的北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家乡、对于过往生活的怀念。
最后一句“仿佛自神京”,是对前文景象的总结,也是诗人情感的升华。在月光、孤帆、北雁的共同作用下,诗人仿佛感受到了来自京城的气息,这种感觉既真实又虚幻,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憧憬。整个诗句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丰富的情感色彩,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思绪和情感波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构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夜晚场景,同时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的元素,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吉判官还京赴崔尹幕
江南梅雨天,别思极春前。
长路飞鸣鹤,离帆聚散烟。
清晨趋九陌,秋色望三边。
见说王都尹,山阳辟一贤。
送履霜上人还金陵西山
携锡西山步绿莎,禅心未了奈情何。
湘宫水寺清秋夜,月落风悲松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