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门》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僧 门 宋 /林 景 熙 一 间 每 笑 不 如 僧 ,及 到 僧 门 间 未 能 。昨 夜 褐 袍 风 雨 裹 ,隔 溪 犬 吠 入 林 灯 。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向往与实际体验之间的微妙对比。首句“一闲每笑不如僧”,表达了诗人平时对僧人悠闲生活的羡慕之情,认为僧人的生活比自己更自在。然而,当诗人真正踏入僧门,却发现闲适并非易得,这与之前的想象有所不同。
接着,“及到僧门闲未能”一句,揭示了诗人进入僧舍后,发现内心的闲适状态难以达到,可能是因为僧人的修行生活有着严格的纪律和自我约束,与世俗的闲逸大相径庭。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最后两句“昨夜褐袍风雪里,隔溪犬吠入林灯”,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描述了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穿着褐色僧袍的僧人们依然坚守岗位,而远处的犬吠声与林间的灯火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孤独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僧人的坚韧与执着,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具体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僧人生活既羡慕又难以完全融入的情感,以及对内心平静与自由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