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邦彦(bāng yàn)的意思:指有才德的人,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北道(běi dào)的意思:北道指北方的道路,比喻未知的道路或未来的前景。
草檄(cǎo xí)的意思:指出征或呼召士兵的公文。
虫沙(chóng shā)的意思:指微小的沙粒,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雕戈(diāo gē)的意思:雕戈是指雕刻精美的戈,比喻文武兼备,才华出众。
东垣(dōng yuán)的意思:指东方的城墙或围墙。
盾鼻(dùn bí)的意思:形容人的鼻子高耸挺拔,像盾牌一样坚硬。
感慨(gǎn kǎi)的意思:感叹内心的激动和思考
功名(gōng míng)的意思: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构成]
并列式:功+名
[例句]
求取功名。(作宾语)河山(hé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领土。
浪子(làng zǐ)的意思:指放荡不羁、不守规矩的人,也可以指不安分、不守规矩的年轻人。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莽莽(mǎng mǎng)的意思:形容茂密、繁盛的样子。
矛头(máo tóu)的意思:指问题、矛盾、冲突等的主要方面或对象。
未消(wèi xiāo)的意思:未消指尚未消失或结束,还在持续进行中。
消磨(xiāo mó)的意思:消磨是一个动词,意思是通过时间的流逝或者持续的活动来减弱或消除某种感觉、能力或者状态。
心事(xīn shì)的意思:指内心的烦恼、忧虑或秘密的事情。
元戎(yuán róng)的意思:指勇猛威武的样子。
志节(zhì jié)的意思:指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
中年(zhōng nián)的意思:指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的《和丁向卿同年感怀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中年志节的坚守与反思,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
首联“莽莽虫沙动易讹,中年志节未消磨。”开篇即以“莽莽虫沙”描绘出一片荒凉景象,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而“中年志节未消磨”则表明诗人虽处乱世,但内心坚守的志节未曾改变,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颔联“东垣浪子羞邦彦,北道元戎半薛婆。”通过对比“东垣浪子”与“北道元戎”,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不同阶层人物的不同表现。“羞邦彦”与“半薛婆”的描述,既是对具体人物行为的讽刺,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不满。
颈联“盾鼻功名思草檄,矛头心事仗雕戈。”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象自己手持盾鼻(古代兵器),思考如何撰写檄文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同时,又以矛头象征内心的忧虑与决心,借助雕戈(古代兵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一联展现了诗人既有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
尾联“秋来每倦登临眼,落日河山感慨多。”以季节的变化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秋天的来临让诗人感到疲惫,而落日下的河山则引发了他对历史、国家命运的深深思考。这一联将个人的情感与宏大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社会现象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我坚守的信念,也对社会现状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体现了其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赋一曲亭送赵本初待制致仕归越
鉴湖一曲亭犹在,风物千年长不改。
贺公去后赵公来,山水无情若相待。
当时季真得赐归,黄冠未必全忘机。
争似今朝玉堂老,还乡仍著宫锦衣。
鉴湖水阔吞平野,酒船直到亭阶下。
荷华晓日照尊罍,杨柳春风拂檐瓦。
寄言逸兴沧洲客,天与斯亭共行乐。
醉倚阑干撼不醒,梦中细听钧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