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兵如栉,谁能债避台。
贼有未经地,民无可括财。
这首诗《旅闷(其一)》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对战争与民生的描绘,展现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首句“不信兵如栉”,以梳子比喻军队,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频繁与连绵不绝,表达了对战争的质疑与不解。接着,“谁能债避台”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战争带来的苦难,暗示了人们在战争中难以逃脱的命运。
“救饥余井李,止渴望林梅。”这两句通过描述战后百姓仅有的生存资源——井水、李子、林中的梅果,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无奈。
“贼有未经地,民无可括财。”此句揭示了战争不仅破坏了土地,也剥夺了人民的财产,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
“乡邦均苦乐,同患莫相推。”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平与共患难的呼唤,认为无论家乡的苦乐如何,面对共同的灾难,人们应该团结一致,相互扶持,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战争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巨大冲击,以及在困境中人们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希望,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