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王子直还斤沟》
《送王子直还斤沟》全文
宋 / 刘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薄薄蔽日凄凄中人

飞燕归蛰,漠漠来宾

送子独无友,悲秋病身

登山复临水,便觉二毛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悲秋(bēi qiū)的意思:形容秋天的景色给人带来忧伤、悲痛之感。

蔽日(bì rì)的意思:形容阴云密布或烟雾浓厚,遮蔽了太阳,使光线变得昏暗。

病身(bìng shēn)的意思:指身体生病。

薄薄(báo báo)的意思:形容物体薄而轻。

登山(dēng shān)的意思:登上山峰,比喻努力奋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独无(dú wú)的意思: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二毛(èr máo)的意思:指价值低廉、不值钱的东西或人。

飞燕(fēi yàn)的意思:形容行动迅速、敏捷。

飞飞(fēi fēi)的意思:形容飞速、迅猛。

来宾(lái bīn)的意思:指来自外地或其他地方的客人。

漠漠(mò mò)的意思:形容景色模糊、朦胧不清。

凄凄(qī qī)的意思:形容寂寞、凄凉、哀怨的样子。

凄寒(qī hán)的意思:形容寒冷凄凉的样子。

无友(wú yǒu)的意思:没有朋友或没有可以依靠的人。

雁来(yàn lái)的意思:指消息传来或人来访。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薄薄云蔽日,凄凄寒中人”以轻薄的云层遮挡阳光,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凄清的氛围,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环境的萧瑟。接着,“飞飞燕归蛰,漠漠雁来宾”通过燕子归巢、大雁南飞的自然现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肃穆与生命的轮回。诗人在此处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燕子的归巢与大雁的南迁形成对照,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动,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更迭的思考。

“送子独无友,悲秋空病身”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在这样一个充满离别的季节里,诗人独自为友人送行,没有同伴相伴,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悲伤。这里的“悲秋”不仅指自然界的秋风秋雨,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哀愁。“空病身”则可能寓含着身体上的不适或精神上的疲惫,增加了诗人的孤独感。

最后两句“登山复临水,便觉二毛新”描述了诗人送别后的行为——他登高望远,又临水观景。这样的举动或许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愁绪,也可能是在寻找新的开始。然而,面对自然的壮丽与自己的衰老(“二毛新”可能是指白发初生),诗人不禁感叹时光易逝,岁月不待人。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离别与衰老时的复杂心情。

作者介绍
刘敞

刘敞
朝代:宋   字:原父   生辰:1019—1068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猜你喜欢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红桂树

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

后素合馀绚,如丹见本心。

妍姿无点辱,芳意托幽深。

愿以鲜葩色,凌霜照碧浔。

(0)

叹灵鹫寺山榴

水蝶岩蜂俱不知,露红凝艳数千枝。

山深春晚无人赏,即是杜鹃催落时。

(0)

感怀·其二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0)

哭刘司户蕡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0)

寄永道士

共上云山独下迟,阳台白道细如丝。

君今并倚三珠树,不记人间落叶时。

(0)

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

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

沙头牧马孤雁飞,汉军游骑貂锦衣。

云中征戍三千里,今日征行何岁归。

无定河边数株柳,共送行人一杯酒。

胡儿起作和蕃歌,齐唱呜呜尽垂手。

心知旧国西州远,西向胡天望乡久。

回头忽作异方声,一声回尽征人首。

蕃音虏曲一难分,似说边情向塞云。

故国关山无限路,风沙满眼堪断魂。

不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汉昭君。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