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绵犯霜偏易裂。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败絮(bài xù)的意思:指被风吹散的棉絮,比喻没有实际价值的言论或文章。
冰凝(bīng ní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气候下水变成冰。
不耐(bù nài)的意思:不耐受、不能忍受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积冰(jī bīng)的意思:指冰在寒冷的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增多的过程。
毛粟(máo sù)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或微不足道。
木绵(mù mián)的意思:指木头和棉花,比喻言辞空洞,没有实质内容。
耐寒(nài hán)的意思:指能够忍受寒冷的能力或品质。
南人(nán rén)的意思:指南方人,即南方的人。
披心(pī xīn)的意思:形容心情悲痛,非常伤心。
起手(qǐ shǒu)的意思:指开始或着手做某件事情。
乞儿(qǐ ér)的意思:指行乞讨生活的人。
生面(shēng miàn)的意思:指刚刚见面或者认识的人。
猬毛(wèi máo)的意思:形容非常细小的东西。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长安城中乞丐在严冬中的悲惨生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乞丐们在极端寒冷天气下的痛苦与挣扎。
首句“长安乞儿声不绝”,开篇即点出主题,长安城中乞丐的哀嚎声连绵不断,暗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社会的不公。接着,“九忂冻积冰凝雪”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冬季的严寒,积雪覆盖大地,冰冻三尺,营造出一种极度寒冷的氛围。
“南人肌疏不耐寒,败絮重披心欲折”两句,将视角转向南方人,指出他们因体质较弱而不适应北方的严寒,即使穿着厚重的破旧棉衣,内心仍感到难以承受的痛苦。这里通过“心欲折”这一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南方人在寒冷中内心的绝望与痛苦。
“猬毛粟起手尽龟,鸡爪纹生面无血”进一步描绘了乞丐们在严寒中的身体反应。他们的皮肤因为寒冷而起鸡皮疙瘩,手指因长时间暴露在外而变得像老树皮一样粗糙,甚至出现了类似龟裂的痕迹。面部因长时间受寒而失去了血色,苍白如纸。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乞丐们在严冬中的凄惨境遇。
最后,“木绵犯霜偏易裂”一句,以木绵(棉花)为喻,说明即使是温暖的衣物,在严寒的霜冻下也难以保持完整,暗示了乞丐们所处环境的恶劣,以及他们生活条件的艰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安乞丐在严冬中生活的细致描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无奈,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