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锋镝(fēng dí)的意思:形容言辞或行动尖锐而刚烈,有力而有冲击力。
干霄(gàn xiāo)的意思:指人的抱负或志向极高,追求的目标非常远大。
继好(jì hǎo)的意思:继续保持优秀的状态或表现出色。
积雨(jī yǔ)的意思:指雨水连绵不断地下,积聚成水。
枯坐(kū zuò)的意思:长时间闲坐,没有任何活动或进展。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深谈(shēn tán)的意思:指对问题或话题进行深入探讨、详细交流的谈话。
沈埋(shěn mái)的意思:指被淹没、掩埋或忘记。
诗书(shī shū)的意思:指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物情(wù qíng)的意思: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物品的情感。
霄气(xiāo qì)的意思:形容气势威严,气度非凡。
异代(yì dài)的意思:指不同的时代或社会背景下的人或事物之间的不同,具有对比的意味。
一脉(yī mài)的意思:指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关系。
应候(yìng hòu)的意思:等待时机,等待合适的时机行动。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陶奉长以大父仲调简讨文集见贻且请作传次其来韵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之情。
首句“此身终隐复何名”,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自己最终选择隐居生活,却不知如何被世人所知的心境。这种自我反思和对身份的不确定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接着,“应候哀吟自物情”一句,诗人通过“哀吟”这一动作,描绘了隐居生活中可能伴随的孤独与哀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情厚意,以及与之和谐共处的情感状态。
“本为诗书延一脉,偶从锋镝得馀生。”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以及在动荡时代中,通过文学作品延续文化血脉的决心。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战争与暴力的无奈与逃避,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生存的坚韧。
“沈埋我愧干霄气,继好君寻异代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与尊重,以及对未来世代传承文化的期待。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的贡献或许微不足道,但希望能够为后世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不同时代间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渴望。
最后,“正拟深谈逢积雨,把诗枯坐到三更。”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期待与友人深入交流的情景,即使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也愿意长时间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未来世代的关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沈启南画障为张通守题
石田老人非画师,胸中丘壑天所私。
挥毫便觉真趣发,意到岂借丹青施。
通守张君画成癖,半幅生绡比全璧。
望中谓作云门山,游人拟办登山屐。
峰回路转溪流长,谁向石林开草堂。
风檐举手欲相问,扁舟载客来何方。
老人画出今人上,乡评未数黄公望。
一石俄成斧劈痕,不类群羊更奇壮。
石田隐处轻辋川,秀句却似王维传。
吴歌一日变楚语,幽芳懒斗春花妍。
我从胥门八回过,古寺长邀听经坐。
老人不惜与画山,击节诗成几人和。
尚方有诏徵遗才,白发苍颜能一来。
还君此图意无限,停云正绕姑苏台。
《沈启南画障为张通守题》【明·程敏政】石田老人非画师,胸中丘壑天所私。挥毫便觉真趣发,意到岂借丹青施。通守张君画成癖,半幅生绡比全璧。望中谓作云门山,游人拟办登山屐。峰回路转溪流长,谁向石林开草堂。风檐举手欲相问,扁舟载客来何方。老人画出今人上,乡评未数黄公望。一石俄成斧劈痕,不类群羊更奇壮。石田隐处轻辋川,秀句却似王维传。吴歌一日变楚语,幽芳懒斗春花妍。我从胥门八回过,古寺长邀听经坐。老人不惜与画山,击节诗成几人和。尚方有诏徵遗才,白发苍颜能一来。还君此图意无限,停云正绕姑苏台。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6967c67eae84aa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