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日(chūn rì)的意思:春天的日子
何似(hé sì)的意思:表示与之相比或相似的事物相差很远,形容差距非常大。
侯家(hòu jiā)的意思:指侯族,也可表示侯爵的家族。
旌旆(jīng pèi)的意思:旌旆是指旗帜和旌旗,泛指旗帜飘扬的场景。
两部(liǎng bù)的意思:指两个部门或两个团体之间的互相配合,相互依存。
陋巷(lòu xiàng)的意思:指狭窄、破旧、不起眼的巷道或街道,也比喻贫穷、落后的环境。
商榷(shāng què)的意思:商榷是指商议、讨论问题,特指对意见、观点进行辩论或争辩。
笙歌(shēng gē)的意思:形容热闹喜庆的场面或景象。
生涯(shēng yá)的意思:人的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或事业。
五侯(wǔ hòu)的意思:指五个诸侯国的统称,也用来形容众多的贵族。
杨花(yáng huā)的意思:指人的心思不定,容易受外界诱惑或干扰。
榆荚(yú jiá)的意思:指人们的交情或感情深厚,像榆树下的榆荚一样紧密相连。
两部蛙(liǎng bù wā)的意思:指两个人或团体之间相互勾结,共同对付第三方。
- 注释
- 陋巷:破旧的小巷。
生涯:生活。
足誇:值得夸耀。
堆钱:堆积如山的钱财。
榆荚:榆树的果实,形似钱。
积絮:堆积的棉絮。
扑杨花:追逐着杨花。
旌旆:旗帜。
竹:竹林。
笙歌:笙和歌声。
蛙:蛙鸣。
商榷:讨论,商量。
五侯家:古代指有权势的贵族家庭。
- 翻译
- 在简陋的小巷中遇到春天,生活也足以自夸。
堆积的钱财像榆荚一样多,堆积的棉絮追逐着杨花。
无数的旗帜在竹林间飘扬,两部笙歌伴随着蛙鸣。
谁能与我讨论,这与权贵之家相比如何?
- 鉴赏
这首宋诗《春日偶成三首(其三)》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春天陋巷中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出一种朴素而自得的生活态度。首句“陋巷逢春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陋巷虽简陋,但春天的到来却带来了生机。诗人以“生涯亦足誇”表达对这种简单生活的满足和自豪。
接下来的两句“堆钱聚榆荚,积絮扑杨花”,通过榆荚和杨花的自然景象,比喻生活虽然清贫,但仍有积累和希望,如同榆荚堆积象征财富的积累,杨花飘落象征生活的平淡与宁静。
“旌旆千行竹,笙歌两部蛙”则描绘出一种独特的民间风情,竹林间的旌旗飘动,仿佛军队演练,而蛙鸣声与笙歌声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音乐画面,展现了民间的欢乐气氛。
最后两句“凭谁为商榷,何似五侯家”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他并不羡慕权贵之家的奢华,而是认为自己的生活自有其价值,无需与权贵相比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春日陋巷中的生活情趣,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