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六尺(liù chǐ)的意思:指人的身高或个子高大。
儒生(rú shēng)的意思:指具备儒家思想、修养和学问的人。
丞相(chéng xiàng)的意思:指古代官职,丞相是宰相的别称,为君主辅佐国政的高级官员。也用来比喻辅佐君主的得力助手或重要顾问。
诗客(shī kè)的意思:指喜爱诗词的人,特指流连于山水之间,以写诗作画为乐的人。
司空(sī kōng)的意思:司空表示常见、平凡、普通的意思。
偷儿(tōu ér)的意思:指行为不端、不正当的人或事物。
先行(xiān xíng)的意思:在前面行走,比喻先做或先行动。
须头(xū tóu)的意思:指年纪较大的人,特指年满五旬或六旬以上的人。
衙参(yá cān)的意思:指官员或者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参考或引用前人的案例或判决。
战马(zhàn mǎ)的意思:指战场上的勇猛战马,比喻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人或事物。
子城(zǐ chéng)的意思:指固定在城墙内部的小城,比喻受到严密控制的地方。
- 注释
- 丞相:指高级官员,这里泛指有很高功劳的官员。
厌武名:厌倦武将的名声。
儒生:指读书人,儒家学者。
四蹄:指马的四只脚。
荀距:指马蹄,荀即荀草,距是雄鸡脚后突出像脚趾的部分,这里形容马蹄。
藏虽尽:意指不再用于征战。
减粟:减少粮食,这里比喻战马不再需要大量饲料。
偷儿:小偷,这里可能指对马匹照顾不周的人。
憎未饱:因为马吃的少了而心生不满。
司空著:指高级官员的官服,司空是古代官职名。
衙参:在衙门参拜上司,指官场应酬。
子城:古代城市中的内城或附城,这里可能代指较为私密或内部的地方。
- 翻译
- 丞相因功高而厌倦了武将的名声,将战马牵给儒生以显文治。
马蹄虽已不再征战,但那六尺长的鬃毛仍令人惊叹。
小偷憎恨它食量减少未能饱腹,骑驴的诗人却先它一步吟出骂世之诗。
劝你还是换回司空的官服吧,别让衙门参拜靠近子城边。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丞相(即宰相)功绩的赞扬,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身的才情和幽默。
"丞相功高厌武名"一句,直接点出了丞相的高功与其在军事上的声望。"牵将战马寄儒生"则是说丞相将自己的战马赠送给读书人,这不仅体现了丞相的慷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接下来的"四蹄荀距藏虽尽,六尺须头见尚惊"两句,通过对马的描述,表现了对这匹战马力量强劲和速度快捷的赞叹。这里的"荀距"指的是马蹄间的距离,而"须头"则是形容马鬃长的样子。
第三句"减粟偷儿憎未饱",诗人巧妙地用了比喻,以小孩不愿意吃饭来隐喻自己对待赠予之物的态度。最后一句"骑驴诗客骂先行"则是说诗人自己虽然骑着骡子,但却以诗人的身份在前方领路,展示了诗人的自信和才华。
整首诗通过对丞相功绩的赞美,以及对赠予马匹的感激之情,展现了一种文人与武将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诗中的语言活泼自然,充满了幽默感,不失为一首风格独特的情谊诗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玉漏迟.和俶玉从城中归陶江村居用樊榭韵
秋斋眠乍倦。黄花雨歇,微嫌天短。
说是君归,欲往蹴泥筇颤。
琅琅一阕,总写尽、画家缣片。
风似剪、渔村夜静,蟹灯沙眼。
新寒满路霜林,紫翠垂檐,那人山馆。
冷绝生涯,想得耦耕偕叹。
买向云萝里住,便谢却江湖萍散。
潮落矣,鹿门船初到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