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挽诗《荆州太守刘永母挽诗(其二)》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再现,表达了对逝去母亲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诗书何幸际明时”,开篇即以“诗书”为题,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创作背景,同时也暗含了对时代背景的感慨。“明时”二字,既是对当时社会政治清明的肯定,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美好时代的向往与珍惜。这一句通过“何幸”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从事文学创作的幸运之感,同时也为下文情感的铺垫埋下了伏笔。
接着,“得禄承欢母遽违”一句,直接揭示了诗的主题——对母亲去世的哀痛。其中,“得禄”指诗人因功绩或职位而获得的俸禄,这里象征着诗人事业上的成就;“承欢”则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孝顺与依恋。然而,这幸福的时刻却被“遽违”打断,一个“违”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母亲离世的突然与无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
“升堂最是伤心处,挂壁犹存旧断机。”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升堂”这一传统礼仪中,子女会登堂拜见父母,表达敬意与孝心。然而,在这里,诗人却将这一场景转化为伤心之地,因为在这里,他再也无法见到母亲的身影,感受到她的温暖。同时,“挂壁犹存旧断机”这一细节描写,更是触动人心。断机,典出《后汉书·列女传》,讲述的是孟光为丈夫梁鸿缝制衣服时,因家贫而断机的故事。在这里,诗人通过这一典故,不仅表达了对母亲勤劳持家的怀念,更寄托了对母亲深沉的爱与感激之情。断机虽已成旧物,但那份对母亲的思念与敬仰,却如同断机一般,永远铭记在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再现,展现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亲情、孝道的深刻理解和珍视。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更有对于美好家庭生活和传统文化价值的颂扬。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冰溪送别
冰为溪,玉为山,芙蓉幕府山水间。
夫君三载主画诺,云是能诗谢康乐。
雅怀英英玉在璞,清姿皎皎冰出壑。
玉以比君德,冰以清我心。
笑呼麻姑酒,载歌长短吟。
春雷送雨章,江浔一夜水高三尺深。
君今报政朝天阙,十幅蒲帆挂明月。
冰溪迢迢东入浙,白头病起难为别。
因风寄谢鲍参军,冰玉相期保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