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溪》
《清溪》全文
明 / 李云龙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清溪信灵境九秋起发

澹潋织回风疏林漏新月。

临流濯我缨,白露石发

寄谢边人春明复来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露(bái lù)的意思:指秋季时节,露水开始凝结成白色霜。

边人(biān rén)的意思:指在边境地区生活的人。

春明(chūn míng)的意思:春天的天明,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景象。

回风(huí fēng)的意思:

(1).旋风。《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清 钱谦益 《宝严湾枫林》诗:“白杨萧萧响空谷,长似铃鐸悲回风。”
(2).旧时高级官员坐堂之前,手下吏役要向他报告:一切准备妥当,并无意外事故。然后吩咐升堂。这种报告,叫做“回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巡捕官回风已毕,解审牌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早堂,各役回风毕,把仪门皂隶领钥开门。”
(1).旋风。《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迴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緑。” 唐 杜甫 《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迴风。”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柳上一蝉鸣不已,柳下迴风激流水。”
(2).曲名。《洞冥记》:“帝所幸宫人名 丽娟 ,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体痕也。每歌, 李延年 和之。于 芝生殿 唱《迴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

寄谢(jì xiè)的意思:通过书信或礼物向对方表达感谢之情。

九秋(jiǔ qiū)的意思:指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到了秋天。

灵境(líng jìng)的意思:指人的思维境界高超,超凡脱俗,具有超凡的智慧和才能。

起发(qǐ fā)的意思:起发是一个由动词“起”和动词“发”组成的成语,表示开始行动、发动、发起等意思。

石发(shí fā)的意思:形容头发稀疏、稀疏无力的样子。

疏林(shū lín)的意思:指稀疏的树林,也比喻人际关系疏远、交往少。

溪边(xī biān)的意思:指溪水旁边,形容环境清幽、宜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溪这一灵境在九月秋日的美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溪水波的淡雅与回旋,以及稀疏树林中漏出的新月之景。通过“临流濯我缨,白露凉石发”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诗人亲自到清溪边洗涤衣缨的情景,还巧妙地融入了白露初降、清凉石面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最后,“寄谢溪边人,春明复来谒”表达了诗人对清溪美景的留恋之情,并邀请他人在春光明媚之时再次前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作者介绍

李云龙
朝代:明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猜你喜欢

望道一首

少年相尚依阿语,老大回看不住心。

望道尊师岂盲进,忧时论事敢浮沈。

侏儒饱死嗤方朔,悬罄饥贫类展禽。

好古宜交鲁卫士,豳风咀噍有遗音。

(0)

公退三首·其三

缺然资略每区区,抑冒扬清小小劬。

诹律纲条思济理,算缗公帑较输储。

三科识擢才能显,八计精研吏治孚。

端有硕生如杜蒉,升堂洗觯降除趋。

(0)

葺居五首·其一

南堂初一家,隔绝岁月久。

开墙北风入,爽气通户牖。

栋梁未摧折,斤斧聊结构。

非言事轮奂,粗反昔人旧。

(0)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仙游潭五首·其三北寺

君看潭北寺,何用减潭南。

不到还能止,重来独未厌。

荒凉增客思,贫病觉僧惭。

饮水寒难忍,谁言柏子甘。

(0)

闲居五咏·其五移竹

前年买南园,本为一亩竹。

稍去千百竿,欲广西南屋。

本心初不尔,百口居未足。

黾勉斤斧馀,惭愧琅玕绿。

东园有馀地,补种何年复。

凛凛岁寒姿,馀木非此族。

(0)

次前韵

心空烦恼不须除,白尽年来罢镊须。

随俗治生终落落,苦心忧世漫区区。

居连里巷知安否,食仰田园问有无。

我已闭门还往绝,待乘明月过君庐。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