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雨 中 道 旁 丛 竹 宋 /杨 万 里 竹 也 岂 不 好 ,道 旁 端 可 嗔 。只 教 寒 雨 里 ,将 冷 洒 行 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好(bù hǎo)的意思:形容事物坏得无法再坏。
可嗔(kě chēn)的意思:能够生气或发怒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只教(zhī jiào)的意思:
(1).只使。 后蜀 毛熙震 《河满子》词:“相望只教添悵恨,整鬟时见纤琼。”
(2).只要。《朱子语类》卷一一八:“先生笑曰:‘早间一服术附汤,午后又一服清凉散。’復正色云:‘只教读诗书便好。’” 郁达夫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只教你能保持你现在的这种纯洁的精神,只教你能有如现在想进大学读书一样的精神来宣传你的理想,难保你所属的一师一旅,不为你所感化。”竹色(zhú sè)的意思:指竹子的颜色,也用来形容竹子的形态和品质。
- 注释
- 竹色:竹子的翠绿颜色。
岂不好:难道不美好吗。
道旁:道路旁边。
端可嗔:实在令人恼怒。
只教:只让。
寒雨:寒冷的雨水。
行人:路上行走的人。
- 翻译
- 竹子的颜色难道不美吗?
路边的竹子确实惹人恼怒。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竹子和寒雨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象的感受和思考。"竹色岂不好,道旁端可嗔"这两句,诗人先是赞美竹子的颜色,并且指出这些竹子生长在路边,其形态端正却也令人感到有些许的忧愁。这里的“嗔”字用得极妙,它既可以理解为对竹子生长环境的担忧,也可能是诗人内心的情绪投射。
"只教寒雨里,将冷洒行人"这两句,则转向了雨景的描写。诗人希望这些路边的竹子在寒冷的雨中,能够将那份凉意洒落给过往的行人。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是诗人内心善良的情感流露。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精准的笔触,将一个普通的雨中景象提升到了哲理的层面。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更反映出诗人对世间冷暖的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先师友兰张先生祠堂落成其子公佩来告将别赋此祠在斜泾之阳超果寺之西南庑即旧之学舍今主僧道俊所作也
萧寺同游五十年,京华一笑两茫然。
流光如此可复几,朋辈到今谁更贤。
旧业斋房闻再整,新祠蘋藻亦粗涓。
临岐不尽追攀意,总在斜湾落照边。
悔轩宗伯将赴南都出山水横幅索题上有敬所诗因次其韵
君不见长安列第罗金屏,山亭水阁纷纵横。
洞门落日烟雾合,回转天地迷阴晴。
又不见岷江五月蛟龙怒,雷奔直下空舲渡。
千钧一发寄黄头,只尺顿殊人鬼路。
川平山远画者谁,旷朗一洗丰肥痴。
涂行室偃各有适,此意只许尧民知。
纶竿未挂珊瑚树,谁识先生会心处。
行看巨舸济中流,且为江山发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