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山月吐清涟,人在花林未肯眠。
《夜行潭上》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夜 行 潭 上 明 /纪 青 四 更 山 月 吐 青 涟 ,人 在 花 林 未 肯 眠 。寂 寂 一 峰 寒 插 水 ,雁 声 飞 过 放 鱼 船 。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行走在潭边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首句“四更山月吐清涟”,以“四更”点明时间,夜晚四时,山中之月缓缓升起,洒下清冷的光辉,仿佛在水面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这里的“清涟”既指月光在水面形成的波纹,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一份纯净与清明。
次句“人在花林未肯眠”,将视角转向了行走于花林中的旅人。在这样的夜晚,花林似乎成了避世之所,旅人不愿离去,或许是在欣赏花林的美丽,或是被这份宁静所吸引,不愿意打破这份难得的宁静。这一句通过人物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蕴含的情感与思考。
第三句“寂寂一峰寒插水”,将视线拉回至远处的山峰。在夜色中,山峰显得格外孤寂,它静静地插入水中,与水面形成了一种静默的对话。这里的“寒”字不仅描绘了山峰的冷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状态,或许是孤独、或许是深思。
最后一句“雁声飞过放鱼船”,以雁鸣打破了之前的寂静,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雁群自远方飞来,它们的叫声穿越夜空,传到了放鱼船旁。这不仅是自然界的互动,也是诗人情感的转折点,或许在这一刻,诗人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与希望,或是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布局,展现了夜晚潭边的静谧之美,以及人在自然中的感受与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