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如意·其二》
《竹如意·其二》全文
金 / 李俊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即时参得指头禅,说似家风玉版传。

一日佛堂自放我师歇在古灵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风玉(fēng yù)的意思:指人的姿态或仪态优美,像风中的玉一样清雅美丽。

佛堂(fó táng)的意思:指人的心地善良、慈悲宽厚。

即时(jí shí)的意思:立刻、马上

家风(jiā fēng)的意思:

◎ 家风 jiāfēng
[family style;family tradition]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我师(wǒ shī)的意思:指自己的老师或师长。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玉版(yù bǎn)的意思:指古代制作文书的用具,比喻文章或书籍的内容高雅、精美。

指头(zhǐ tou)的意思:指头是手指的意思,也可泛指事物的一部分或极小的数量。

自放(zì fàng)的意思:指自己放纵、自由自在地行动,不受任何限制或约束。

鉴赏

这首诗《竹如意(其二)》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独到见解与感悟。

首句“即时参得指头禅”,以“指头禅”比喻直接领悟佛法的精要,暗示了诗人对禅学的深刻理解与实践。这里的“即时”二字,强调了这种领悟的直接性和即时性,仿佛是在一瞬间洞悉了佛法的真谛。

次句“说似家风玉版传”,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传承方式。这里的“家风”指的是家族或宗派的传统和风格,“玉版”则象征着珍贵的教义或经典。这句话意味着佛法的精髓可以通过传统的传承方式,如同珍贵的玉版一般,被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保持其纯洁与价值。

第三句“一日佛堂光自放”,描绘了一幅佛光普照的景象,象征着佛法的光明与智慧能够照亮人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佛法的温暖与指引。这里的“一日”并非实指时间的一日,而是泛指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强调佛法的普遍适用性和内在性。

最后一句“我师歇在古灵前”,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师长的尊敬与怀念。这里的“古灵”可能是指已逝的高僧或先贤,也可能是某种象征性的存在,代表了佛法的古老智慧与精神。诗人通过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师长的敬仰之情,也暗示了自己的修行已经达到了某种程度的觉悟,能够在内心深处与古灵对话,汲取智慧的滋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入理解和独特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意义和内在价值。

作者介绍
李俊民

李俊民
朝代:金   籍贯:自号鹤鸣老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你喜欢

大径凭高

天畔群山紫翠堆,茆亭正在白云隈。

时时发兴凭高去,石径松风咏且回。

(0)

赋得竹亭

古称此君子,直节多清风。

更有岁寒心,将与松柏同。

君子不可少,世情良恶逢。

况有桃李华,依依竞春容。

小人本易进,君子道固穷。

雅好自天性,深交若神通。

日夕对君子,萧然坐亭中。

君子不可违,宦辙随西东。

亭移竹不改,晚节能有终。

湖江流泽远,瓯越纳春融。

善政在人心,谁知君子功。

至德本难言,山歌讵能工。

歌罢魂孤飞,可爱不可从。

(0)

恭和圣制秋日书怀·其一

御苑亲耕喜有秋,闾阎犹系花农忧。

深惭变理臣无补,祇觉霜添两鬓愁。

(0)

舟中大雪

朔风吹急万牛呼,浪打船头雪涨湖。

客子酷怜无酒价,行人争得有茶炉。

江山点缀银铺彩,天地分明玉作图。

引望江南与江北,老梅谁遗一枝无。

(0)

嘲鼠

穴居野处得安身,齧草茹蔬度岁晨。

自把窝巢依冢土,却来城市扰吾民。

潜形灭迹过青昼,造衅呈妖俟半昏。

遗孽万端天有眼,未逢当日畜猫人。

(0)

谒湘妃庙

焚香展敬湘妃庙,千古荒凉枕碧流。

擎日古松皆错落,空山遗像自潇飕。

苍梧道远心长苦,斑竹丛中湿未收。

留得万年香火在,落花啼鸟自春秋。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