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有感》
《秋日有感》全文
宋 / 罗公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桂花无主亦清秋,荞麦为谁先白头

不照身常隐见,鸥燕求世自沈浮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不照(bù zhào)的意思:不遵守规定或不按照常规行事。

桂花(guì huā)的意思:桂花是指桂树开花的香气,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荞麦(qiáo mài)的意思:指顽强不屈、不被困难所打倒的精神。

沈浮(shěn fú)的意思:指人的命运、地位、声誉等在社会中的起伏变化。

无主(wú zhǔ)的意思:没有主人或所有者。

隐见(yǐn jiàn)的意思:隐藏的事物逐渐显露出来。

注释
桂花:指代秋季常见的桂花树,象征孤独或无人欣赏。
清秋:指秋季的清凉和寂静。
荞麦:一种谷物,这里比喻时光流逝。
为谁:疑问,表示不知为谁而做。
先:提前,这里指早早地。
白头:象征年老。
隐见:时隐时现,形容萤火虫的闪烁。
沈浮:沉浮不定,比喻鸥燕在世间命运的起伏。
翻译
桂花无人照料也独自在清秋盛开
荞麦不知为谁早早地染上白头
鉴赏

这首诗《秋日有感》是宋代诗人罗公升的作品,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寄寓了深沉的人生感慨。首句“桂花无主亦清秋”,以桂花无人赏识但仍独自在秋风中绽放,象征着即使身处平凡,也坚守自我清高。次句“荞麦为谁先白头”,将荞麦的白头与人的老去相联系,表达了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无奈。

第三句“萤不照身常隐见”,借萤火虫时明时暗的光亮,暗示世事难测,人生如影,有时显现在眼前,有时又隐匿无形。最后一句“鸥燕求世自沈浮”,以鸥鸟和燕子在世间浮沉的景象,寓意人世间的沉浮不定,个体在其中挣扎求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寓言式地揭示了人生的孤独、无常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罗公升
朝代:宋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 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
猜你喜欢

狂风三首·其三

新筑茅斋近北堂,喜有杨柳千尺长。

不争一朝风折尽,赤日炎天何处凉。

(0)

见素林公以咏怀六章见寄触事叙歌辄成篇什数亦如之末首专赠林公·其三

青天万仞削芙蓉,忆踏匡庐第一峰。

哀壑暮云埋虎豹,大江春浪变鱼龙。

天池御笔亲留碣,石室山僧独扣钟。

綵笔昔曾霄汉上,旧题应被紫苔封。

(0)

送田生省母兄如晋

匹马遥冲落日微,万山何处是筵闱。

途纡沁上花应发,春尽并门雪尚飞。

临柏乍开荆树阁,傍萱重著不莱衣。

冯高试望风云气,大驾新从此路归。

(0)

送张训导弃官为母

蜀道干戈暮角悲,水行溪壑转春姿。

辞刘徐庶心先苦,回驭王阳愿不迟。

正月巴山犹碧树,孤舟峡口巳黄鹂。

并吞割据千年事,愁见岷峨有战旗。

(0)

新年作次喻监察韵

新年雨雪亦大恁,十日中无一日晴。

岂应雷电除夜作,复尔天鼓东南鸣。

诸军幸捣莲池穴,大将宜坚缅柳营。

几欲临风抚长剑,白头还自笑书生。

(0)

除架二首·其一

种豆高于屋,垂瓜忽满庭。

根深历夏茂,蔓弱望秋零。

猥杂沉霜露,纵横碍月星。

斧斤呼稚子,欲伐几回停。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