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裳浑卖尽,羞见嫁时箱。
有卖愁仍缓,无时心转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因贫穷而不得不连续卖掉衣裳的痛苦情境。她昨日卖衣,今日仍需卖衣,这种不断失去个人物品的过程,不仅是经济上的匮乏,更是精神上的打击。诗中的“羞见嫁时箱”表达了女子对于自己无法保持尊严和财产的羞愧感。"有卖愁仍缓, 无时心转伤"则透露出她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悲痛,每一次卖掉衣裳都是一次心灵的撕裂。
而“故园有虏隔,何处事蚕桑”这两句,则将个人困境与更广阔的情感联系起来。"故园"指的是女子的家乡,而"虏隔"则暗示了她与家乡之间的隔绝。这不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更有情感上的孤独和迷茫。她问自己,既然不能回到故土,那又何处能安身立命,继续蚕桑(养蚕制丝)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贫困女性境况的描写,展现了唐代社会中底层人民的艰难生存状态和个人尊严在困顿中的挣扎。
瑶台夜静冰蟾冷,海色如银秋耿耿。
金桥霜滑屦音迟,大步健儿期一猛。
盈盈金粟吹香远,犹记淮南歌偃蹇。
吴家斧入李家门,偃蹇樛枝经几剪。
古称伯达慈明辈,谓萃一宗咸俊乂。
莫怨佳人绝代无,渠今举足堪追配。
艰哉念大难,翥空翙轻翰。
易易真轻易,曳踵旋平地。
抑有易而难,请舒眉睫观。
亦复难而易,浑河寸胶利。
难易固多门,众议久喧喧。
君今据其易,诸难无足论。
惑我方在兹,再拜叩灵龟。
一雨复一霁,何以决我疑。
委心坐清夜,江月冷相随。
对影忽两忘,茫然歌此诗。
薄命妾,薄命妾。昔日颜如花,朅来头半雪。
翻思初嫁时,朝夕承恩私。
蕙兰播清馥,罗绮生光辉。
夜夜庭前拜新月,衷情诉与天公知。
愿同比目鱼,游泳长相随。
愿同连理枝,百岁相因依。
岂料衰荣无定在,遂令终始成参差。
参差良可叹,命薄分所宜。
报德未及已,妾心徒自悲。
愿夫慎保金石躯,好音慰妾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