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如蚨血染颓垣,汉寝唐陵几断魂。
《咏苔》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咏苔》由明代诗人正淳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苔藓生长的景象与诗人对其深沉的情感。
首句“青如蚨血染颓垣”,以“青”字点出苔藓的颜色,如同蚨(一种昆虫)的血液般鲜绿,渲染出苔藓在破败墙垣上的生机勃勃。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苔藓的绿色与蚨血的鲜红相比较,不仅突出了苔藓的鲜艳,也暗示了其生命力的顽强,即使在荒废的环境中也能顽强生长。
次句“汉寝唐陵几断魂”,将苔藓生长的环境扩展至历史的纵深,联想到汉代的寝陵和唐代的陵墓。这里的“寝”和“陵”分别指帝王的陵寝和陵墓,象征着古代辉煌的历史遗迹。然而,“几断魂”三字则透露出一种哀婉的情绪,仿佛在感叹这些曾经辉煌的皇家陵寝如今已荒废不堪,苔藓的蔓延似乎是对历史变迁的一种无声见证,蕴含着对过往繁华不再的感慨。
后两句“莫笑贫家春寂寞,渐随积雨上青门”,转而表达了一种豁达与乐观的态度。诗人劝慰人们不要嘲笑贫寒之家在春天的寂寞,因为苔藓也在默默地生长,逐渐地向上攀爬,最终可能达到青门(古代长安城的北门,此处借指高处或远方)。这句话既是对苔藓坚韧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境遇不佳者的一种鼓励,寓意着即使身处困境,也应保持希望,努力向上,终会有所收获。
整首诗通过对苔藓这一微小生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寓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陶杂诗(六首)
云布始成雨,事立在能豫。
厚风催大翼,始可图南翥。
半生经世念,暗逐水流去。
与世既以疏,于身亦何虑。
伊吕康四海,此身已难如。
州县吏徒劳,庙堂人要住。
大亏山林宽,而有容我处。
逍遥随化迁,君子何忧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