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盐梅》
《盐梅》全文
宋 / 方蒙仲   形式: 五言绝句

众口一酸调,佳处在味外。

忽使水火争,谁令居鼎鼐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鼎鼐(dǐng nài)的意思:形容人才辈出,卓越杰出。

佳处(jiā chǔ)的意思:指好处、优点、益处。

令居(lìng jū)的意思:指令使人居住的地方。

水火(shuǐ huǒ)的意思:形容关系非常紧张或矛盾激烈,无法相容的状态。

众口(zhòng kǒu)的意思:众多人的口音、声音。表示众多人的一致声音或意见。

翻译
众人口中都带着酸涩的调子,美好的地方却在味道之外。
突然让水与火相争斗,又是谁让它们占据在锅和鼎中呢?
注释
众口:众人。
一:全部。
酸调:酸涩的语气或情绪。
佳处:美好的地方。
味外:超越味道的意境。
忽使:忽然使唤。
水火:水与火,象征对立或冲突。
争:争斗。
谁令:是谁让。
居:占据。
鼎鼐:古代烹饪器具,象征权力或地位。
鉴赏

这首诗名为《盐梅》,出自北宋时期的诗人方蒙仲之手。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极富有特色,下面将对其进行鉴赏。

首句“众口一酸调”,通过“众口”指代人们的共同评价,而“一酸调”则形象地表达了梅子的酸味特性。这不仅描绘出了梅子鲜明的个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审美观点。

紧接着,“佳处在味外”,这里的“佳处”指的是梅子的美好之处,而“在味外”则意味着这种美好不仅仅体现在味觉上,更有超越口感的精神享受。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强调了梅子之酸不只是味蕾上的刺激,它还承载了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第三句“忽使水火争”,以水与火不能相容的自然现象比喻梅子的酸味与其他食物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和冲突。“谁令居鼎鼐”则是在问,到底是谁让这两种本不相容的事物共同存在于一个场合中。这里诗人巧妙地借用了古代烹饪时使用的鼎鼐之器来形象地表达这种冲突。

总体而言,这首《盐梅》通过对梅子酸味的独特描写和水火相争的比喻,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情感体验。诗人借助梅子的鲜明个性,传递出一种清新脱俗、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这也正是宋代文艺特有的审美趣味之一,即在平凡事物中寻找精神寄托与情感共鸣。

作者介绍

方蒙仲
朝代:宋

(1214—1261)宋兴化军莆田人,初名澄孙,字蒙仲,以字行。方大东子。理宗淳祐七年进士。历邵武军教授,泉州通判。知邵武军,表倡儒术,请立樵川书院,以广教学,治以最闻。官至秘书丞。始以文字见知于贾似道。及似道相,独求外补。有《女教》、《通鉴表微》、《洞斋集》。
猜你喜欢

咏蟋蟀

赤翅晶荧何处归,秋来清响傍庭闱。

莫言微物无情意,风虎云龙共一机。

(0)

唐伯庸以诗谢作读书林记次韵答之

廛居原不见纷华,矮屋疏篱只一家。

雪后松筠初换叶,春深桃李自开花。

读残青竹无人到,览罢黄庭日已斜。

此道近来成寂寞,似君端合向人誇。

(0)

读阮嗣宗诗

明月照北林,孤鸿有哀音。

揽衣起坐弹鸣琴,忧思徘徊独伤心。

可怜堂上生荆杞,空自繁华粲桃李。

种瓜寂寞青门外,采薇怅望西山址。

芒砀云归大泽空,后五百岁无英雄。

途穷恸哭谁知者,沈湎狂言元自公。

(0)

寄张助教美和

圣主无为万国清,先生归隐一身轻。

宠荣百世留宸翰,辛苦平生在圣经。

闭户日长恒著述,杖藜身老尚逢迎。

吟看碧嶂清江雨,梦绕红楼紫禁城。

四皓已能成远业,二疏还可并高名。

朝廷自昔尊耆旧,乡邑如今重典刑。

远想风流嗟未识,独惭疏懒苦无成。

风骚谩效当时体,韶濩犹怀太古声。

俯仰乾坤同此道,睽离南北复何情。

寄诗为说相思意,更约山中煮茯苓。

(0)

送刘进士允泰赴召

故家文献春秋学,乱后还山卧白云。

圣代忽闻徵贾谊,才名终不负刘蕡。

六朝帝业山河在,万里天衢雨露分。

为报凤凰台上客,几人渔钓楚江濆。

(0)

忆外舅

外舅襄阳远,音书恨未通。

关河奔走外,乡国乱离中。

暗草江南路,晴云塞北鸿。

一尊林下酒,谈笑几时同。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