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罔未为灾,乌堇未为毒。
乌堇尚可解,魑罔尚可逐。
这首诗《感怀(其二)》由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以深沉的感慨和哲思,描绘了对人生、道德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魑罔未为灾,乌堇未为毒”,以“魑”和“罔”比喻邪恶之人,“乌堇”象征毒物,但并未直接造成危害,暗示即便恶行尚未显形,也应警惕其潜在的破坏力。接着“乌堇尚可解,魑罔尚可逐”表达了对消除邪恶力量的希望,即使面对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应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我无箕文德,明夷入左腹”一句,以“箕文德”自谦地表示自己缺乏高尚的品德,而“明夷”则象征内心的困惑或痛苦,仿佛邪恶的力量已侵入内心深处,形象地描绘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内心的挣扎。
最后,“斯人乐久生,嗣祖诚为福”表达了对长寿与家族传承的向往,认为长久的生命与子孙后代的福祉是人生的两大幸福源泉。整首诗通过对比与隐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及命运的深刻洞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