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地底(dì dǐ)的意思:指地下或深处。
烦暑(fán shǔ)的意思:烦闷的夏天。
高情(gāo qíng)的意思:指感情高尚、慷慨豪放。
歌声(gē shēng)的意思:指歌唱的声音或歌唱的表演。
开宴(kāi yàn)的意思:指开设宴席,招待宾客
来自(lái zì)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起源。
美人(měi rén)的意思:指容貌美丽的女子,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女性。
树色(shù sè)的意思:指树木的颜色或树木的形象。
水亭(shuǐ tíng)的意思:水亭是指建在水边的亭子,也用来比喻临水而建的房屋。
濯缨(zhuó yīng)的意思:濯缨是一个古代军事用语,指的是洗净战马的缰绳。引申为整顿军队,准备战斗。
涛声(tāo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如波涛般汹涌澎湃的声音。
雪色(xuě sè)的意思:雪的颜色,指洁白无瑕的颜色。
银河(yín hé)的意思:指银河系,也指河流水系。
玉蝀(yù dōng)的意思:形容文章或言辞华丽辞藻,意境高远。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杂歌(zá gē)的意思:指杂乱无章的歌曲或声音。
中见(zhōng jiàn)的意思:指能够从一件事物的局部看出整体的特点或本质。
自觉(zì jué)的意思:主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状态或责任。
坐来(zuò lái)的意思:坐着等待,指等待时间的过程。
- 鉴赏
此诗描绘了在泺水亭前与美人共聚宴席的场景,氛围高雅,情趣盎然。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饮之乐与自然美景的和谐交融。
首句“泺水亭前共濯缨”,以“濯缨”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众人在泺水亭前洗涤心灵,享受清风明月的美好时光。接着,“美人开宴洽高情”一句,点明了宴会上宾主欢聚,情感融洽的场景。
“齐翻玉蝀池中见,倒捲银河地底生”两句,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宴会上美酒如泉水般涌出,仿佛将天上的银河倒卷入地底,营造了一种豪迈而神秘的氛围。
“雪色隔帘含树色,涛声绕槛杂歌声”则进一步渲染了宴会上的视觉与听觉盛宴。透过窗帘,雪色与树色交织,仿佛一幅动人的画卷;而涛声与歌声交织在一起,增添了宴会的热闹与欢快气氛。
最后,“坐来自觉消烦暑,闲向冰壶待月明”两句,表达了宴会不仅消除了夏日的炎热,还让人在静谧中期待着月光下的冰壶,暗示了宴会后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饮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雅士聚会时的高雅情趣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与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东风无一事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
闲来阅遍花影,椎有月钩斜。
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
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
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
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水调歌头·疏帘卷春晓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
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
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
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
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
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
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年年负却花期!
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甿入城行
村甿终岁不入城,入城怕逢县令行。
行逢县令犹自可,莫见当衙据案坐。
但闻坐处已惊魂,何事喧轰来向村。
锒铛杻械从青盖,狼顾狐嗥怖杀人。
鞭笞榜掠惨不止,老幼家家血相视。
官私计尽生路无,不如却就城中死。
一呼万应齐挥拳,胥隶奔散如飞烟。
可怜县令窜何处?
眼望高城不敢前。
城中大官临广堂,颇知县令出赈荒。
门外甿声忽鼎沸,急传温语无张皇。
城中酒浓馎饦好,人人给钱买醉饱。
醉饱争趋县令衙,撤扉毁阁如风扫。
县令深宵匍匐归,奴颜囚首销凶威。
诘朝甿去城中定,大官咨嗟顾县令。
风流子 出关见桃花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
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障东还。
人何在?
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
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
东风知多少?
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
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
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
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