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吐光不阙,今吐遽非圆。
《师林十二咏·其三吐月峰》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吐月峰在月相变化中的独特景象,通过“圆”与“缺”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与永恒之美。
“昨吐光不阙,今吐遽非圆。” 这两句以时间的流转为线索,描述了月亮从圆满到不圆满的变化过程。"昨"与"今"的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光不阙"意味着昨天的月亮是满月,光芒四射;而"今吐遽非圆"则表明今天月亮的形状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完美的圆形,而是变得不那么圆润。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自然界中月相的周期性,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圆缺看多少,孤峰只宛然。”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焦点从月亮转移到了“孤峰”上。"圆缺看多少"强调了月亮在不同时间呈现出的各种形态,暗示了自然界中事物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孤峰只宛然"则描绘了一座独立的山峰,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形态,展现出一种坚韧和不变的力量。这里通过“圆缺”与“孤峰”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恒常之美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保持自我本色,坚守内心的原则与信念,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和勇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捕捉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烛影摇红.舞女
烛影摇红,良宵更觉人儿悄。
郁金堂上紫氍毹,遮莫腰支跷。只见高翻铁鹞。
又欣闻、雏莺舌掉。当筵舞罢,怎不魂消,回灯微笑。
顾曲周郎,如今老大非年少。
试过夔府问公孙,悽恻山猿,叫开宝、閒人已杳。
更休寻、清平旧调。大呼狂发,更换金樽,杯杯都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