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存志(cún zhì)的意思: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蹉跎(cuō tuó)的意思:指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东海(dōng hǎi)的意思:指东方的大海,也泛指东方。
发愤(fā fèn)的意思:指积极努力,勤奋向上,发奋努力不懈。
干戈(gān gē)的意思:干戈是一个多义词,通常表示战争、战斗或武器。它也可以指代战争的形式、斗争的手段或冲突的痕迹。
叩马(kòu mǎ)的意思:指奴才恭敬地给主人捶背或驱赶马匹,比喻对权贵或上级巴结奉承。
三仁(sān rén)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具备仁爱之心,包括仁义、仁慈、仁爱。
十乱(shí luàn)的意思:混乱不堪,十分紊乱。
夷叔(yí shū)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的一个人物,形容受人尊敬而不自负,谦虚谨慎。
鹰扬(yīng yáng)的意思:形容志向高远,精神振奋,昂扬向上。
志节(zhì jié)的意思:指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夷齐庙作》组诗中的第三首。通过这首诗,屈大均表达了对商朝末年三位贤臣——微子、箕子和比干(三仁)的敬仰,以及对周初两位隐士伯夷和叔齐(夷叔)的赞美。
首联“商亡谁发愤,夷叔未蹉跎”开篇即点出主题,以商朝灭亡为背景,提出发愤图强的问题,接着赞扬了伯夷和叔齐在面对商朝灭亡时并未消沉,而是选择了坚守道义,不食周粟,体现了他们的高尚情操。
颔联“国恨三仁少,人嫌十乱多”进一步阐述了对“三仁”的敬重与对“十乱”的批判。这里的“三仁”指的是微子、箕子和比干,他们分别代表了商朝的三位重要人物,而“十乱”则可能是指周初的种种纷争与混乱。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智慧的推崇,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颈联“采苓存志节,叩马止干戈”则通过具体的行动来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采苓(采摘草药)象征着保持高尚的志向和节操,而“叩马止干戈”则是指通过和平的方式避免战争,体现了对和平的追求和对暴力的反对。
尾联“白首辞东海,鹰扬奈尔何”以两位老人辞别东海,象征着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与不满。尽管他们拥有鹰击长空般的雄心壮志,但在现实面前却显得无力回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颂扬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对社会正义的渴望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