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分(ān fèn)的意思:指心地安定,不贪图外物,不好高骛远,安于现状。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从师(cóng shī)的意思:指跟随老师学习,拜师学艺。
浮生(fú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如浮云般短暂而虚幻。
何劳(hé láo)的意思:表示不必费力、无需劳累,也可用于委婉地表示不必为他人操心或劳心。
拈掇(niān duō)的意思:指细心地处理、安排事物,也指琢磨、思考。
琴书(qín shū)的意思:
◎ 琴书 qínshū
[story-telling,mainly in song,with musical accompaniment] 一种在扬琴伴奏下说唱故事的曲艺形式
柳州琴书三黜(sān chù)的意思:指连续三次被贬职或被革职。
上方(shàng fāng)的意思:指在位置或地位上高于某人或某物。
师学(shī xué)的意思:指以师傅为师,学习师傅的知识和技能。
衰翁(shuāi wēng)的意思:指年老体衰的人。
五穷(wǔ qióng)的意思:形容人贫困困顿、生活艰苦。
无官(wú guān)的意思:指没有官职,没有权力和地位。
学佛(xué fó)的意思:
(1).学习佛法。谓出家做和尚。 唐 方干 《贻亮上人》诗:“人间学佛知多少,浄尽心花只有师。” 唐 黄滔 《送僧》诗:“纔年七岁便从师,犹説辞家学佛迟。” 五代 徐夤 《山寺寓居》诗:“披緇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 宋 李觏 《回明上人诗卷》诗:“学佛有餘力,吟诗过一生。”
(2).指信仰或研究佛教。 唐 郑愚 《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知余学佛,求为讚説。”《新五代史·杂传·马胤孙》:“ 胤孙 既学 韩愈 为文,故多斥浮屠之説,及罢归,乃反学佛,撰《法喜集》、《佛国记》行於世。”依栖(yī qī)的意思:依附、依靠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钟鼓(zhōng gǔ)的意思:指宴会或庆典上的钟声和鼓声,也用来比喻各种喜庆、热闹的场合。
终日(zhōng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总是(zǒng shì)的意思:始终如一,一直都是这样
- 翻译
- 乌鸦追逐兔子,一个老翁在旁,让我深信人生如梦终为空幻。
整天弹琴读书,寄居在梅花竹林之中,度过余生。
无需忧虑多次被贬,安心本分何必担忧贫穷。
近在咫尺之处就是寺庙钟鼓环绕之地,若想学佛,必须亲身实践。
- 注释
- 乌:乌鸦。
驱:追逐。
兔:兔子。
迫:逼近。
一:一个。
衰翁:老翁。
始:开始。
信:相信。
浮生:短暂的人生。
总:总是。
是:是。
空:空幻。
拈掇:拿取、从事。
琴书:琴和书。
终日:整天。
事:事情。
依栖:寄居。
梅竹:梅花和竹子。
百年丛:长久的居所。
无官:没有官职。
不用:不必。
忧:忧虑。
三黜:多次被贬。
安分:守本分。
何劳:何必劳心。
送五穷:送走贫穷。
咫尺:很近的距离。
上方:寺庙上方。
钟鼓地:钟鼓声响起的地方。
从师:跟随老师。
学佛:学习佛教。
便须躬:就必须亲自去做。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翁在乌兔追逐的世间浮沉中,深感人生如梦的哲理。首句以乌鸦追赶兔子的生动画面象征生命的匆忙与无常,而"一衰翁"则暗示了主人公的衰老和对世事的淡然。诗人通过"始信浮生总是空"表达出对人生虚幻本质的认识。
接下来,诗人描述自己整日沉浸在琴书之中,寄情于梅竹之林,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归宿,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无官不用忧三黜"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失意的豁达态度,"安分何劳送五穷"则进一步强调了知足常乐,不为贫穷所困的生活哲学。
最后,诗人提到净慈寺的钟鼓声近在咫尺,暗示了他对于佛法的亲近和向佛之心,认为学习佛法应当亲身实践,即"从师学佛便须躬"。整首诗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修行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