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佛不肯认,置功枉受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便是(biàn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或状态,就不再有其他变化。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不等(bù děng)的意思:不同,差别大
叮咛(dīng níng)的意思:叮咛是指告诫、劝诫,用以提醒和警示他人。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法王(fǎ wáng)的意思:指善于判断是非、公正无私的人,也可指能够明辨真伪、有决断力的人。
高下(gāo xià)的意思:比较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的优劣,判断谁高谁低。
净心(jìng xīn)的意思:指心灵纯净,没有杂念和私心。
肯认(kěn rèn)的意思:表示心甘情愿地承认或接受某种事实或观点。
利钝(lì dùn)的意思:指人的才智迟钝,反应迟缓。
清净(qīng jìng)的意思:指没有杂乱、喧嚣的状态,宁静、安宁。
有利(yǒu lì)的意思:有益、有好处
自信(zì xìn)的意思:对自己有信心,有坚定的信念和自我肯定。
自古(zì gǔ)的意思:从古至今,自古以来。
- 鉴赏
这首诗探讨的是禅宗修行的主题,表达了对真理和悟性的追求。"自古多少圣,叮咛教自信"一句,指出历来无数的圣者都在不断地提醒人们要有自信去实践教诲,寻找内心的觉悟。"人根性不等,高下有利钝"则强调了每个人的根性、悟性不同,有的人易于理解和领会真理,而有的人则需要更多的努力。
"真佛不肯认,置功枉受困"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传统佛教礼仪和功业的超越态度,认为真正的佛是不会被外在形式所束缚的,而那些过分追求外在功业的人往往会陷入迷茫之中。
最后两句"不知清净心,便是法王印",直指内心的清净本性才是达到真理的关键,不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这一思想与禅宗强调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谋于外的精神相契合。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禅宗对修行方法和内在觉悟的重视,以及对外在形式和功业的批判。诗中的语言简洁而深刻,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佛法真谛的理解和把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