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日远阴映,湖云尚明霁。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露(bái lù)的意思:指秋季时节,露水开始凝结成白色霜。
北风(běi fēng)的意思:指寒冷的北风,比喻严寒的天气或环境。
碧流(bì liú)的意思:指清澈见底、绿色如玉的流水。
常随(cháng suí)的意思:经常跟随、常常相伴
长天(cháng tiān)的意思:长时间,漫长的一天
楚色(chǔ sè)的意思:楚国的风俗和特色
帆影(fān yǐng)的意思:帆影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船帆的倒影。比喻事物的形象或影响。
风厉(fēng lì)的意思:比喻形势严峻,困难重重。
孤琴(gū qín)的意思:指一个人独自弹奏琴,形容孤独无助的境况。
蒹葭(jiān jiā)的意思:指茂盛的草木。
荆门(jīng mén)的意思:指被监禁在荆门之地,无法自由行动。
林峦(lín luán)的意思:形容山峦连绵,密集如林。
泠然(líng rán)的意思:形容心境宁静、冷静自若的样子。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清迥(qīng jiǒng)的意思:清澈而幽远,与世无争的意思。
轻舟(qīng zhōu)的意思:轻盈的船只,比喻行动迅速、敏捷。
日西(rì xī)的意思:指太阳落下的方向。
日入(rì rù)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黑了。也用来比喻人的生命终结或者事情的结束。
山际(shān jì)的意思:山际指山的背面或山的边缘。
宿处(sù chù)的意思:指人们暂时居住或休憩的地方。
亭亭(tíng tíng)的意思:形容婀娜多姿、姿态优美的样子
物象(wù xiàng)的意思: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摇曳(yáo yè)的意思:摇动、摆动
一身(yī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身上具备了多种特质或才能。
阴映(yīn yìng)的意思:指暗淡的光线反射在物体上形成的阴影
圆月(yuán yuè)的意思:指月亮的形状圆满明亮,也比喻事物的完美和美好。
- 注释
- 一身:指诗人自己。
轻舟:比喻诗人像小船一样轻盈。
落日:夕阳。
西山:西方的山峰。
去帆:离去的船帆。
长天势:广阔的天空景象。
物象:自然景象。
清:宁静。
亭亭:形容水流清澈。
孤霞:孤独的晚霞。
渚日:江中的日影。
阴映:被阴影覆盖。
湖云:湖面上的云彩。
明霁:晴朗。
林昏:树林昏暗。
楚色:楚地的景色。
荆门:地名,这里代指远方。
至夜:到了夜晚。
清迥:清冷而遥远。
雁鹭:雁和鹭鸟。
蒹葭:芦苇。
圆月:明亮的满月。
摇曳:摆动。
泠然:清冷的样子。
白露:夜间凝结的露水。
- 翻译
- 我如一叶轻舟,漂浮在夕阳西下的山边。
常常随着远去的船帆,延伸到无尽的天际。
万物景象归于宁静,山峦在傍晚的余晖中显得绚丽。
清澈的流水幽暗,太阳落下后只剩孤独的晚霞。
远处的江岸被夕阳阴影笼罩,湖面云彩依然明亮。
树林渐暗,楚地的色彩显现,岸边的荆门已关闭。
夜晚来临,愈发清冷,北风吹得凄厉。
沙滩边,雁鹭停歇,芦苇丛中隐藏着它们的栖息地。
明亮的圆月挂在前滩,孤独的琴声轻轻摇曳。
夜深了,清冷的露水打湿衣裳。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景图,诗人以轻舟之身融入了落日的壮丽画面。开篇即写“一身为轻舟,落日西山际”,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自由漂泊生活的向往。
"常随去帆影,远接长天势"中,“去帆影”指的是远去船只的影子,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辽阔。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远方世界的无限向往,以及想要超越现实限制、与广阔天地相连的心境。
"物象归馀清,林峦分夕丽"一句则描绘了景色在傍晚时分的变化,“物象”指的是自然界的各种景物,而“馀清”则是形容它们在暮色中呈现出的宁静与清新。接下来的“林峦分夕丽”进一步渲染了山峦在黄昏时分的美丽。
"亭亭碧流暗,日入孤霞继"中的“碧流”指的是河流,而“亭亭”则形容其清澈见底的状态。诗人通过这一句强调了水的宁静与清澈,同时也表达了对即将消逝的光阴的留恋。
接下来的几句:“渚日远阴映,湖云尚明霁。林昏楚色来,岸远荆门闭。”则是对晚景的进一步描写。诗人通过“渚日”、“湖云”、“林昏”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界在傍晚时分的各种变化。
"至夜转清迥,萧萧北风厉。沙边雁鹭泊,宿处蒹葭蔽。”这些句子则是对夜景的描绘,“至夜”意味着时间已经到了深夜,而“转清迥”则形容了这种时刻的宁静与深远。“萧萧北风厉”则增添了一种严寒和凛冽的感觉。"沙边雁鹭泊,宿处蒹葭蔽"中,“雁鹭”指的是水鸟,而“蒹葭蔽”则形容了宿营地的隐蔽与安全。
最后两句:“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是对夜晚的进一步描写。“圆月”指的是满月,而“逗前浦”则形容了月光在水面上的流淌和静谧。"孤琴又摇曳"中,“孤琴”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艺术的情感表达,"摇曳"则是对这种情感的渲染。"泠然夜遂深"形容了夜晚的宁静,而“白露沾人袂”则增加了一种湿润和清凉的感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以及在这种美景中所激发出的各种情绪。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