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崇山堂五咏为通判大乐张侯赋·其五崇山堂》
《崇山堂五咏为通判大乐张侯赋·其五崇山堂》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襄阳林壑精神处,此地正如眉目间。

笑看弓弯云水风流那减谢东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此地(cǐ dì)的意思: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此时此刻的情况。

地正(dì zhèng)的意思:指地位正当、正直无私。

东山(dōng shān)的意思:指避难、躲藏。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弓弯(gōng wān)的意思:弓弯是指弓的形状,也可以比喻人的脾气或性格弯曲、柔软。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林壑(lín hè)的意思:指山林和山谷。形容自然景色优美、宜人。

眉目(méi mu)的意思:指眉毛和眼睛,表示容貌、神情或线索

阳林(yáng lín)的意思:阳光照耀的森林,形容景色明亮、美丽。

云水(yún shuǐ)的意思:云水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景色美丽、壮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襄阳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以崇山堂为背景,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美和人物之风流。

首句“襄阳林壑精神处”,点明地点,襄阳的山林谷壑中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灵气与精神。接着,“此地正如眉目间”一句,将襄阳的景致比作人的眉眼,形象地表达了这里的景色如同画中人的一双眼睛,既灵动又传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笑看弓弯弄云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崇山堂之上,人们笑看着远处的山峰如弓般弯曲,与云水相戏,展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妙,也暗示了人们在此地的欢愉心情。

最后一句“风流那减谢东山”则借用了谢东山(即东晋名士谢安)的典故,表达了崇山堂及其周围环境的风雅与高洁,即使是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风流也不曾减损。这里不仅赞美了襄阳的自然美景,也暗含了对崇山堂主人品格与情趣的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襄阳崇山堂及其周边环境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走笔送杨正臣先辈还吴

客衣沾魏土,归马望吴云。

一纪困游宦,异乡愁送君。

骅骝行得路,鸿雁去成群。

何日江天酒,重论别后文。

(0)

旱秋喜雨

风吹旱叶作秋声,凉气微从雨脚生。

赤地黄埃归一洗,寸心远目觉双清。

乾坤应救街前暍,黎庶如逃釜内烹。

我喜南窗无俗物,葛衣飘洒体还轻。

(0)

再和·其一

有客秋郊旷望中,更凭佳句发才雄。

牛羊饱食眠平野,雕鹗乘时击迅风。

倦目几随残照断,渴肠惟藉浊醪充。

登临不用频兴感,忧喜能忘是塞翁。

(0)

再和·其二

我行平野览秋空,物象吟怀觉两雄。

远水有时明返照,疏林无限战西风。

京坻相望农收足,庐井多欢岁计充。

亦向此时追乐事,归来倒载效山翁。

(0)

谨和答惠茶之什

绿云浮面味回长,每饮疑兼盛德香。

不独蠲烦优下吏,更容归遗细君尝。

(0)

春晚遣兴

乳鸭池塘春水满,秋千院落东风暖。

帘间燕子语虽忙,叶底黄鹂啼更缓。

长大何如年少时,雕鞍骏马踏芳菲。

闭门不觉庭花落,颠倒残红作地衣。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