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经归太白,蹑藓别萝龛。
《送清散游太白山》全文
- 翻译
- 卷起佛经返回太白山,踏着青苔告别了藤萝环绕的禅室。
如同踏在浮云之上,一定要观赏南面堆积的青翠山色。
依靠身躯融入仿佛直达天河的古松,闭目时月亮似乎离开了深潭。
这样的境界值得长久停留,尘世中的纷扰在这里都变得熟悉而淡然。
- 注释
- 卷经:收拾起诵读的佛经。
太白:指太白山,也可寓意高洁之地。
蹑藓:踩着青苔。
萝龛:覆盖着藤萝的小禅室。
若履浮云:好像走在浮云上,形容身处高处。
积翠南:形容南方连绵的青山。
倚身松入汉:依靠身体的松树高耸入云,有直达天河之意,比喻松树之高大。
瞑目月离潭:闭上眼睛时,感觉月亮远离了深潭,形容心境空灵。
此境:这样的环境或境界。
堪长往:值得长久居住或保持。
尘中事:尘世中的事务或烦恼。
可谙:可以熟悉或理解。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逃离尘世的愿望。"卷经归太白,蹑藓别萝龛"一句,通过"卷经"和"归太白"表达了诗人对古籍的研习与向往,以及对名山大川——太白山的向往。"蹑藓"是轻步于青苔之上,"别萝龛"则是离开那被藤蔓缠绕的小屋,这两词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行走和居住的情景。
接下来的"若履浮云上,须看积翠南"一句,以"履浮云"比喻超脱于世俗之上的境界,而"须看积翠南"则是告诉我们在达到那种境界时,还需观赏那如同积累的翠绿色彩——可能是指山势或是水面。
紧接着的是"倚身松入汉,瞑目月离潭"。这里,"倚身松"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景,而"入汉"则有超越尘世的意味;"瞑目"是闭眼休息或沉思,而"月离潭"则是月亮与潭水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最后一句"此境堪长往,尘中事可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之境的向往和留恋,以及对于世俗纷扰的淡然。"尘中事"指的是红尘世界中的琐事杂务,而"可谙"则是可以放下,不再挂心。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自然的交融,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切愿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拟古九首·其四
长安万里堠,日日送远行。
轻车列千驷,骠骑悬双旌。
西出横门道,意气倾公卿。
铍戟夹左右,部曲联若星。
疾驱呼延塞,深入休屠城。
旄头无时落,边风旦暮惊。
刻功燕然石,受爵天子廷。
既获世间愿,复垂身后名。
借问毛锥子,区区何所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