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住衡州寺,随缘偶北来。
半偈传初尽,群生意未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宁静生活和心灵的自在。"旧住衡州寺,随缘偶北来"表明诗人曾经居住在一个名为衡州的寺庙中,并且是顺应命运的安排偶尔向北行走。这两句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诗人的生活轨迹和他的禅意境界。
接下来的"夜禅山雪下,朝汲竹门开"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显示了诗人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夜晚在雪地中修行禅定,清晨则是从竹林间取水,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
"半偈传初尽,群生意未回"这两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对于禅定修行的不理解或忽略。"唯当与樵者,杖锡入天台"则表达了诗人选择与樵夫(砍柴的人)为伍,用手杖和斧头进入天台山区,这里的"天台"象征着精神的高度和清净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自然、世俗与禅定,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的向往,以及追求内心世界的平静和纯粹。语言简洁而深刻,意境悠长而淡远,是一首充满禅意和哲思的佳作。
生绡一幅高堂上,彷佛名山势千丈。
云霞变态不可名,掩映长流万古清。
层江叠岫断复续,怒虎奔龙起还伏。
廓然天雨放初晴,万壑千岩漱寒玉。
云山峨峨何壮哉,珠林物外无纤埃。
长松百尺出幽涧,飞桥横跨山之隈。
携琴曳杖者谁子,疑是山中招隐回。
君不闻蓬莱三山峰,夐绝非人寰。
计来三千馀万丈,惟有飞仙日往还。
龙眠画笔夺造化,仙界移来指顾间。
公馀杜门无一事,坐对斯图心自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