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雨时晴,隔檐山鸟鸣。
酒来谁可饮,吾亦小诗成。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时节,雨后初晴的景象,以及与山中鸟儿的互动,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
首句“春晚雨时晴”,点明了时间背景——春末时节,雨水与晴天交替,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动态画面。接着,“隔檐山鸟鸣”一句,通过听觉感受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山中的鸟儿在屋檐下鸣叫,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留连因共话,拓落又閒行。”这两句写诗人与山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与喜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心境。“留连”意为留恋不舍,“拓落”则形容心胸开阔,两者结合,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惬意状态。
“不选呢喃语,从教格磔声。”这两句继续描述诗人与山鸟的对话,不拘泥于鸟儿的细碎呢喃,而是欣赏其独特的叫声,如“格磔声”。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
最后,“酒来谁可饮,吾亦小诗成。”诗人以酒为题,引出自己创作诗歌的情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不仅享受着自然的美好,还激发了创作的灵感,最终成就了一篇小诗。这一句既是对自身情感的抒发,也是对自然美景的礼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春日午后,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夫养生之术,非难亦非易。
世人也用铅,不得修铅志。
才与脱黑衫,便即露素质。
及池炎火上,刀圭依法律。
铅白还同此,抽时莫教失。
持入赤色门,点时坚如石。
药用真水精,八数为第一。
妙精亦八两,阳人身上出。
两般相合和,甑山须秘密。
凡曲乌龙上,数满经三七。
一两真龙脑,还要肥苏腻。
白色真龙脑,苍色亦不是。
别有方法制,取用在临时。
二物合为体,须使真金器。
世人会此语,地仙只这是。
若将非处用,殃祸自立至。
十年暗障日,五载不见明。
若点一粟粒,须臾即抵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