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知 果 教 寺 宋 /陈 尧 佐 萝 岩 山 下 寺 ,静 境 绝 过 从 。芳 草 二 三 月 ,碧 云 千 万 峰 。窗 虚 明 落 日 ,楼 迥 响 疏 钟 。恰 恐 重 来 晚 ,庭 前 记 偃 松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云(bì yún)的意思:指天空中晴朗的蓝天白云,形容景色美丽明朗。
二三(èr sān)的意思:指年龄较小的人,也可指年龄在二十至三十岁之间的人。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过从(guò cóng)的意思:相处、交往。
静境(jìng jìng)的意思:指心境宁静,环境安宁的状态。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前记(qián jì)的意思:指事情发生之前的预兆或征兆。
千万(qiān wàn)的意思:表示强调或劝告,要注意或务必做某事。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疏钟(shū zhōng)的意思:指钟声清脆悠扬,声音洪亮悦耳。
虚明(xū míng)的意思:指表面上光明正大,实际上虚伪欺人。
偃松(yǎn sōng)的意思:形容树木或草地倒下或躺下。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 翻译
- 萝岩山下的寺庙,寂静得几乎无人来访。
春天的三四月间,满眼碧绿的草色,连绵起伏的山峦被白云缭绕。
夕阳透过空荡的窗户洒进,高楼上回荡着稀疏的钟声。
我担心下次再来时会太迟,庭前那株偃松似乎在提醒我记住这个地方。
- 注释
- 萝岩山下寺:位于萝岩山脚下的寺庙。
静境绝过从:极其安静,几乎没有访客。
芳草:春天的青草。
碧云:绿色的云彩,形容山峰被云雾缭绕。
窗虚:窗户空敞。
落日:夕阳。
楼迥:高楼远眺。
疏钟:稀疏的钟声。
恰恐:唯恐,担心。
偃松:倒伏的松树,可能象征长久的记忆。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萝岩山下寺庙的宁静与清幽景象。诗人通过"静境绝过从"表达了寺内环境的清净,少有人迹。"芳草二三月,碧云千万峰"则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自然风光,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景色宜人。"窗虚明落日,楼迥响疏钟"进一步渲染了寺内的宁静氛围,夕阳透过窗户洒落,远处楼阁间传来稀疏的钟声,增添了禅意。最后两句"恰恐重来晚,庭前记偃松"流露出诗人对再次来访的期待和对寺中偃松的深深记忆,表达了对这里的喜爱和留恋之情。整体上,这是一首赞美山寺静谧生活的山水小品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绣壁
夏山荟蔚冬山槁,惟有秋山称恰好。
恰好秋山孰擅胜,塞上峰峦出类表。
案衍神局姑弗云,壁立万仞凌参昴。
霜降不迟还不早,茈虒枝叶渲葩藻。
绀黄纁绛间青翠,天工设色非人巧。
益之盘桓食苹鹿,杂以弦管啅林鸟。
朝岚夕霭呈变幻,千态万状难穷讨。
解衣磅礴恧关生,过云锦绣工杜老。
似是山灵有宿约,每起予思于金颢。
百字令.寄怀楚中诸子
柴林瓦枕,竹閒铺、一室虚无长物。
滋味回唇真似腊,万事转头一抹。
廿载风尘,半生跋涉,赢得头如雪。
从头细数,等閒难遇豪杰。
呼儿坼火煎茶,檐前窗外,静听松声发。
堪叹别离诸好友,南岳匡庐隔绝。
解带祝融,支筇五老,踏断千崖发。
暮年何日,洞庭再醉秋月。
水龙吟.自玉居士见和复次韵
倒倾三峡词源,锦标信入真儒手。
纵横珠玉,陆离光怪,出奇翻旧。
世外陈人,林閒废黾,争当推首。
羡文章大块,逢源左右,拈来便无可否。
尽喜坐花醉月,孰逃禅、转头悄昼。
空雷阳焰,尘埃野马,看他奔走。
葵藿琼瑶,林泉丝竹,清歌且酒。
谪仙人、别有天真兴味,胜蓬莱寿。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