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屿未登还细问,好花虽过亦回看。
小歇菜庵门外柳,开囊试简几吟安。
这首明代诗人傅圭的《下郎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登山的艰难与乐趣。首句“下山仍似上山难”,既是对登山过程的概括,也暗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因为即便是下山,也充满了挑战与美景。接着,“石蹬崚嶒跨急滩”一句,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山路的崎岖与险峻,同时也暗示了登山者的坚韧不拔。
“孤屿未登还细问,好花虽过亦回看”两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孤岛,也值得仔细询问;即便花朵已过季,也依然回望,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尊重。
“时逢狭径苔偏滑,候到新秋气已寒”则进一步描绘了登山途中所遇的自然环境变化,狭径上的青苔增加了行走的难度,而新秋的到来预示着气温的下降,这些细节都增添了登山的挑战性与真实感。
最后,“小歇菜庵门外柳,开囊试简几吟安”两句,展现了诗人登山后的休息场景。在菜庵外的柳树下稍作休息,打开书囊,吟诗自娱,既是对旅途劳顿的放松,也是对自然美景的再次赞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登山的艰辛与乐趣,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山在水滔滔,流年欲二毛。
湘潭归梦远,燕赵客程劳。
露晓红兰重,云晴碧树高。
逢秋正多感,万里别同袍。
耿耿离念繁,萧萧凉叶脱。
缁尘素衣敝,风露秋江阔。
想得读书窗,岩花对巾褐。
客路去漫漫,桐溪上水滩。
扣船乘晓月,欹枕听回滩。
烟重江枫湿,沙平宿鹭寒。
闲吟试一望,疑在画屏看。
龙沙重九会,千骑驻旌旗。
水木秋光净,丝桐雅奏迟。
烟芜敛暝色,霜菊发寒姿。
今日从公醉,全胜落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