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聂仪部明妃曲·其一》
《和聂仪部明妃曲·其一》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解(bù jiě)的意思:不理解、不明白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长云(cháng yún)的意思:指长时间不散的乌云,形容不好的事情长期不解决或不消除。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家子(jiā zǐ)的意思:指儿子或子女。

解愁(jiě chóu)的意思:解除忧愁,消除烦恼。

良家(liáng jiā)的意思:指家庭和睦、家风良好、家境富足的家庭。

六宫(liù gōng)的意思:六宫指的是古代帝王的后宫,也指妃嫔宫廷。

琵琶(pí pá)的意思:指琵琶这个乐器,也用来比喻事物相对应的关系。

青海(qīng hǎi)的意思:指人或物的状态清新、纯洁,没有被外界所污染。

沙场(shā chǎng)的意思:指战场,特指决战之地。

一曲(yī qǔ)的意思:指一首曲子,也用来比喻一段事情或一段时间。

良家子(liáng jiā zǐ)的意思:指家庭背景纯正,品德高尚,修养良好的人。

鉴赏

这首诗《和聂仪部明妃曲(其一)》由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王昭君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情感的复杂性。

首句“青海长云万里秋”,以青海的辽阔与长空中的云彩,勾勒出一幅壮丽而苍凉的画面,秋天的氛围增添了诗的悲凉色彩。接着,“琵琶一曲泪先流”一句,将乐器的哀怨之声与主人公内心的痛苦融为一体,琵琶声仿佛是昭君心中无尽的忧伤与离别之痛的直接表达,未见其人,已闻其泪,形象地描绘了昭君的内心世界。

“六宫多少良家子,不到沙场不解愁。”这一句则通过对比,揭示了宫廷生活与战场生活的截然不同。在宫廷中成长的女子们,从未亲历战争的残酷,因此她们无法真正理解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恐惧。而昭君作为一位良家女子,却不得不远离家乡,踏上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征途,她的愁苦与牺牲,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抹难以忘怀的悲情色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历史背景的融合,不仅展现了昭君个人命运的悲剧性,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女性命运的无奈与牺牲。李攀龙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鲜于谏议挽词二首·其二

白首方登用,忠规溢皂囊。

仲山违衮职,汲黯卧淮阳。

墓剑知谁挂,人琴竟两亡。

犹思挺直操,松柏凛秋霜。

(0)

荆公墓二首·其一

百岁谁人巧拙,一丘底处亏成。

半世青苗法意,当年雪竹诗情。

(0)

从圣集乞黄岩鱼鲊

截玉凝膏腻白,点酥粘粟轻红。

千里来从何处,想看舶浪帆风。

(0)

雪后守之家梅未开呈宗伟

瓦沟冻残雪,檐溜粘轻冰。

破寒一竿日,春随人意生。

瑞叶再三白,南枝尚含情。

定知司花女,未肯嫁娉婷。

官居苦无赖,一笑如河清。

落木露荒山,寒溪绕孤城。

朝暮何所见,云黄叫饥鹰。

东风不早计,愁眼何当明。

北邻小横斜,藓地可班荆。

凭君趣花信,把酒撼琼英。

(0)

喜沈叔晦至

澹若论交味,嘤其求友声。

江湖几鱼沫,风雨一鸡鸣。

旧事休重说,新诗莫细评。

烦将忆勤梦,归对海山横。

(0)

送洪景卢内翰使虏二首·其一

金章玉色照离亭,战伐和亲决此行。

国有威灵双节重,家传忠义一身轻。

平生海内文场伯,今日胸中武库兵。

万里往来公有相,淮濆阴德贯神明。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