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育王十二题·其三七佛石》全文
- 注释
- 万物: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散殊:分散不一。
道之体:大道的本质或表现形式。
石岩岩:形容非常坚硬的样子。
金色臂:可能象征某种神圣或珍贵的事物。
- 翻译
- 世间万物虽然分散各异,但哪一样不是大道的体现呢?
又何必执着于坚硬如岩石的形态,才怀疑它是金色的手臂。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李觏的作品,名为《和育王十二题(其三)·七佛石》。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万物与道法本体的深刻领悟。
"万物虽散殊,孰非道之体。"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宇宙观和哲学思考。万物虽然各自独立、形态各异,但它们都是“道”的体现。这里的“道”指的是自然规律、宇宙法则,源于《道德经》等道家典籍的思想。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然界普遍本质的认同和赞美。
"何必石岩岩,方疑金色臂。" 这句诗进一步深化了前面的哲理。这里的“石岩岩”形容的是坚硬、坚实的石头,而“金色臂”则可能指的是佛像的一部分(如佛手),金色象征着纯洁和高贵。在这句话中,诗人质疑为何要等到看到如此壮观的自然景物或宗教造像时,人才开始怀疑它们背后的真理。这里传达了一种对直接体验与信仰之间关系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两句诗以深邃的哲思和简洁的语言,探讨了万物与宇宙本质、自然与宗教信仰之间的联系,是一首融合了道法思想与佛教元素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