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去山花落,客来山鸟飞。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禅意的画面。首句“客去山花落”,以“客去”引出“山花落”的景象,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环境的静谧。接着,“客来山鸟飞”形成对比,山鸟在客人的到来下翩翩起舞,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帘内香如线”,细腻地刻画了室内香气的轻柔与绵延,仿佛一条无形的线,将读者的思绪引向那幽静的深处。最后,“山僧云补衣”,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山中僧侣的生活场景,云雾缭绕,衣衫似乎被云朵轻轻修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让人在阅读中仿佛能感受到山林间的清风、花香和禅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答崔伯易白雪之句
北叟有奇歌,调与声俱绝。
此歌本难名,强名为白雪。
一唱白云开,再唱青云裂。
朝唱迎朱霞,暮唱入明月。
声在明月宫,桂树生秋风。
秋风吹明河,银浪翻长虹。
河汉与海通,安知声所终。
如此谁可知,但问牵牛公。
如此谁可听,直须登青冥。
酒仙骑赤龙,诗仙骑长鲸。
一夜到平明,北叟声且停。
遗响来南城,犹似孤鸾鸣。
南公对北叟,阮籍逢孙登。
阮籍正长啸,孙登作凤鸣。
羞杀阮步兵,笑杀孙先生。
送李光道
忆昔见子时,我在西关住。
顾我已衰朽,爱子特明悟。
其后十数年,于此数见之。
气貌日益好,胸中即可知。
貌者德之表,精神气所为。
气无所不适,其本在养颐。
所养得其正,其美充四肢。
子是名公孙,家法能自持。
子学有旧业,尤富礼与诗。
重之以所养,何适而弗宜。
古人有大路,行者皆坦夷。
夫以子之明,岂惑于多歧。
修鞭与长辔,逸驾无停时。
古人亦何人,勿问皆可追。
昨见子笔札,老人为子喜。
其言逊而恭,贲然有文理。
愿子更勉之,莫忘老人语。
所居求正人,正人德之辅。
送乌子山给事赴扬州
都人供帐国门东,淮海兵符节制中。
青琐论思虚夜月,朱幡游衍值秋风。
侯嗟谁在思张仲,民喜重临得次公。
内外忘怀能自适,何时谈笑一樽同。
次韵和少述见赠兼简审言
十年高卧占东南,禹穴幽纵久已探。
峻节千寻山壁立,虚怀万顷海波涵。
愧非仲举能延士,赖有君公为对谈。
大句联来两豪绝,应知弱力已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