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蒙绝句.莫我知也夫三首·其一》全文
- 鉴赏
此诗出自宋代朱熹的《训蒙绝句》系列,共三首,这里赏析的是其中的第一首。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心即是天天即理”,开篇便道出了心与天、理之间的密切关系。这里的“心”指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即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天”则象征着宇宙的真理、自然法则或道德准则。“心即是天天即理”意味着人心与天理是相通的,人的心性与宇宙的真理是一致的,人通过内心的修养可以达到与天理相合的状态。
“无行不与理相随”,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指出人的行为举止无一不应遵循天理,即道德规范和自然法则。这强调了个人行为与社会伦理、自然规律的一致性,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以理为指导,追求符合天理的行为。
“故言惟有天知我,天岂真如人有知”,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天知我之说的思考。诗人认为,只有天能够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而这种了解并非出于天的主观意识,而是基于天理的公正与客观。这里蕴含了对人性、道德与宇宙真理之间深刻联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自我认知与外界评价之间微妙关系的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朱熹理学思想的核心——“心性与天理”的一致性,强调了个人修养、道德实践与宇宙真理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对自我认知与外界评价的深刻反思。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朱熹在教育和哲学领域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拟白香山有木诗·其一
有木名梧桐,栖凤临清池。
朝阳承新色,碧玉拂疏枝。
春风及万物,枝叶方荄滋。
别类或刺手,花发眩赪姿。
浮华惜无实,讹似空参差。
排云高百尺,孤立耀后时。
知音傥可待,《韶》《雅》夸天资。
槃阿厉名节,澍雨敷丹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