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通丹灶路,应到老人村。
《何同年书院》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何 同 年 书 院 宋 /范 成 大 竹 色 侵 晚 帙 ,泉 声 漱 嵌 根 。试 通 丹 灶 路 ,应 到 老 人 村 。
- 翻译
- 竹林的翠色渐染傍晚的书卷
泉水声如漱口般清洗着山石的根部
- 注释
- 竹色:竹林的翠绿颜色。
侵:逐渐浸染。
晚帙:傍晚的书卷,指书本。
泉声:泉水的声音。
漱:像漱口一样清洗。
嵌根:山石的根部。
丹灶:炼丹的炉灶,道教修炼用语。
路:途径。
应:应该。
老人村:隐居老人聚居的地方,可能指仙境或长寿之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竹色侵晚帙",晚风吹过,竹林的翠色悄然浸染在书卷上,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读书人的静谧生活。"泉声漱嵌根",泉水轻轻冲刷着山石的缝隙,声音如同自然的乐章,增添了诗意的氛围。诗人想象"试通丹灶路",那是一条通往仙人居住的隐秘之道,暗指对长生不老或超凡境界的向往。最后,"应到老人村",表达出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憧憬,以及对智慧与长寿的敬仰。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寓含哲理的山水田园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人还贵州
别情何草草,倾盖苦不早。
暌违三十年,隔越万里道。
忆在东冈日,彬彬丽文藻。
子少我当壮,子壮我复老。
人生百年内,安得长美好。
故交曙星稀,先哲流电扫。
岂无杯中物,与子一倾倒。
昨游玄都观,共觅安期枣。
挂弓榑桑枝,洗剑沧海岛。
酒阑别我去,何以慰幽抱。
楚山郁丛丛,巴水深浩浩。
愿言崇令德,黄发永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