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约邹邦范昆仲于灵州结诗社·其三》
《约邹邦范昆仲于灵州结诗社·其三》全文
明 / 吴琏   形式: 七言律诗

黑头归作碧山翁,去缝磨棱与世同。

献璞自来非卞老,解嘲复学杨雄。

心明可否知常静,眼认之无觉未蒙。

不以老嫌追骥缓,百年长拟共吟踪。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碧山(bì shān)的意思:碧山指的是山的颜色苍翠、绿意盎然。在成语中,碧山常常用来形容山色美丽、景色宜人。

不以(bù yǐ)的意思:不把...视为

复学(fù xué)的意思:重新学习,重新回到学校接受教育。

黑头(hēi tóu)的意思:指人头发黑而富有

解嘲(jiě cháo)的意思:嘲笑或讽刺别人后,对方反过来讽刺嘲笑自己。

可否(kě fǒu)的意思:表示询问是否可以或接受或拒绝某事物

年长(nián zhǎng)的意思:年纪大,年纪比较长。

山翁(shān wēng)的意思:指老人、老头子,也可指隐居山间的人。

无觉(wú jué)的意思:没有觉察、没有感觉

献璞(xiàn pú)的意思:指把珍贵的宝玉献给君主,比喻把宝贵的物品献给有权势的人。

知常(zhī cháng)的意思:了解常情常理,知道事物的常态和规律。

之无(zhī wú)的意思:没有任何,毫无

自来(zì lái)的意思:自从以前到现在一直如此,自然而然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吴琏所作的《约邹邦范昆仲于灵州结诗社(其三)》。诗中以“黑头归作碧山翁”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年少有为,最终归隐山林的老者形象。接着,“去缝磨棱与世同”,表达了诗人对与世无争、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献璞自来非卞老,解嘲谁复学杨雄。”这两句运用典故,借卞和献玉和杨雄解嘲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与命运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虽有才华,但并不急于求成,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平和的道路。

“心明可否知常静,眼认之无觉未蒙。”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洞察世事的态度。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明的心,不被外界所迷惑,这是诗人所追求的境界。

最后,“不以老嫌追骥缓,百年长拟共吟踪。”诗人以老骥自比,表达了自己虽年岁已高,但仍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作,享受诗歌带来的乐趣。这种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艺术和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吴琏
朝代:明

吴琏,字美中。南海人。明宪宗成化二十年(一四八四)进士。授直隶含山知县。值年荒,多方赈救,作粥糜以饷流移,前后所活盈万。政暇,授生徒以《周易》。逾年,以忧去任。起后知进贤县,以守正不合,引疾归。卒年八十馀。著有《竹庐诗集》。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六有传。吴琏诗,以嘉靖九年南海吴氏家刊本《竹庐诗集》为底本。
猜你喜欢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七十九

发白垂将遍,眸青尚可观。

往年筋力异,来日杖头宽。

禅寂终宵尽,房栊薄暑寒。

岂堪贪茗碗,更使夕阳残。

(0)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六十三

五更山吐月,四望空无云。

树转西峰影,风斜北雁群。

上关仍就榻,稍坐见微昕。

世事惟高蹈,关河了不闻。

(0)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五十七

密树连云暗,残荷杂草香。

心孤寄水月,年迈历秋霜。

世有高僧传,人无辟谷方。

方知林下士,多半为閒忙。

(0)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十一

云水何曾异,茅房独自真。

晴空休瞪目,寒色更宜人。

岂爱潭中月,知无花外春。

莫随吾与若,疑误住山身。

(0)

病中三首·其三

自顾愿王在,残灯岂复明。

馀生犹有待,后死得无成。

我法如江汉,倾怀托弟兄。

诲人吾不倦,宁更惜身名。

(0)

已许二首·其一

已许老来暇,忙忙六十三。

知从今日去,复作几年憨。

薄劣唯堪隐,愚狂不自谙。

晓看春又尽,竹影入澄潭。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