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郑阳春》
《送郑阳春》全文
宋 / 白玉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前身莫是安期井灶重来迹已遗。

涧底菖蒲可采,共君细读汉时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zhèngyángchūn
sòng / báichán

qiánshēnshìzhèngānjǐngzàozhònglái

jiànchāngcǎigòngjūnhànshíbēi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安期(ān qī)的意思:安排时间;规定时间

菖蒲(chāng pú)的意思:指人的心地纯洁无私,不受外界诱惑的品质。

井灶(jǐng zào)的意思:井灶是指家庭中的井和灶,比喻生活安定、家庭和睦。

可采(kě cǎi)的意思:可供采摘或采集。

莫是(mò shì)的意思:表示不确定或怀疑,用于疑问句中。

前身(qián shēn)的意思:指某事物或某人的以前的形态、状态或身份。

无可(wú kě)的意思:表示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之情。

细读(xì dú)的意思:仔细阅读或观察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翻译
我是否曾是古代的郑安期,这里的一切痕迹已不再清晰。
山涧底的菖蒲已经无法采摘,让我们一起仔细阅读那汉代的石碑。
注释
前身:过去的身份。
莫是:或许曾经是。
郑安期:古代人物,此处借指古人。
井灶:井和灶台,象征生活遗迹。
迹已遗:痕迹已消失。
涧底:山涧底部。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古人常用以祭祀或药用。
无可采:已经枯萎或难以找到。
共君:与你一起。
汉时碑:汉朝时期的石碑,可能含有历史信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创作的《送郑阳春》,其中流露出对朋友离别的惆怅情怀及深厚友谊。诗人以古人郑安期比喻,表达了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同时也映射出自己对于现实境遇的无奈与感慨。

"前身莫是郑安期,井灶重来迹已遗。" 这两句诗通过引用古人故事,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不舍。诗人仿佛觉得自己的前世可能就是那个在历史上留下传奇的郑安期,而现在只能在旧时的井旁重温往昔的足迹,这些遗迹已经被岁月侵蚀,显得无比珍贵。

"涧底菖蒲无可采,共君细读汉时碑。" 这两句则转向现实,涧底的菖蒲(一种植物)无法采撷,象征着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无法把握和保存的心情。而“共君细读汉时碑”则是诗人与朋友共同阅读古代碑文的场景,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上的交流,更是心灵上的相通。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的追忆和现实的感慨,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

作者介绍
白玉蟾

白玉蟾
朝代:宋   字:如晦   号:琼琯   籍贯:南宋时   生辰:1134~1229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猜你喜欢

戏赠嘉兴朱宰同年

县前苏小旧荒坟,应作行云入梦频。

犹胜白公尉盩厔,庭花刚唤作夫人。

(0)

和向监庙红梅·其三

南人误种桃李栏,北人疑作杏花看。

更须结子成佳实,留到清和伴牡丹。

(0)

和叔颖楮衾

自顾生来骨相屯,不容强觅綵衣轻。

荣华地位无多子,寂寞因缘已半生。

我拥素衾方自喜,君贻组句遂兼荣。

书窗对榻仍摇腹,谁道挑灯梦不成。

(0)

陈粹中再约重阳之集既不果赴以诗寄之二首·其一

酒熟招期胜士开,锦溪词伯是仙才。

衰颜野老无酬对,若有新诗却寄来。

(0)

邻园花成欲具旬会病未果二首·其二

年从胀脉冷侵肌,强欲寻春怯自疑。

衰病固知无可奈,不须妨我看花时。

(0)

次曾谹父韵二首·其二

凤尾花笺白凤新,元和才子赋阳春。

茶山居士贪禅寂,误却江头解佩人。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