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明秋树静,照见幽鸟宿。
道人犹未眠,经声出深竹。
这首元代宗衍的《楞伽寺得月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月夜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月光洒满湖面、林屋、秋树与幽鸟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月光如水,不仅照亮了湖边,也映照着静谧的山林,让秋树显得格外鲜明,连栖息的幽鸟都清晰可见。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蕴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
“月出湖水湄,清辉映林屋。” 开篇即以月光为线索,引出整个画面的基调——清幽与宁静。月光从湖边升起,其清冷的光辉洒在林屋之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山明秋树静,照见幽鸟宿。” 继续深入描绘,山色因秋树的静默而更加鲜明,月光下,连栖息的幽鸟都能被清晰地看见,这种细节的描写,使得画面更为生动,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和谐与安宁。
“开门谁遣入,俯涧近可掬。” 这两句转而描述人的活动,似乎有人打开了门,踏入了这宁静的月夜之中,他俯身接近涧流,仿佛可以轻易捧起,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纯净与自然之美。
“道人犹未眠,经声出深竹。” 最后,诗人点出了一个隐居的道人,他尚未入眠,经声从深竹中传出,既表现了道家修行的宁静,也增添了诗作的哲学意味,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布局,展现了月夜下的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体现了宗衍对于自然与禅学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