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深于迷,须以慈相示。
大士如众母,善恶皆可恃。
愿与敬礼者,如大士而止。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出现(chū xiàn)的意思:指某事物或现象在时间、空间上显露、呈现出来。
大事(dà shì)的意思:重要的事情或事件
大士(dà shì)的意思:指有大德行、大智慧、大胆识的人。
方便(fāng biàn)的意思:便利,容易操作或使用的状态或条件。
敬礼(jìng lǐ)的意思:表示对上级或者长辈的尊重和敬意。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善恶(shàn è)的意思:指善良和邪恶,道德善恶的区分。
泰山(tài shān)的意思:指非常伟大、威严、稳固的事物或人物。
罔极(wǎng jí)的意思:毫无限度或极端地,形容极其严重或极端的情况。
众生(zhòng shēng)的意思:指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
此诗描绘了观音菩萨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角色和信徒对其的深厚敬仰。诗人通过比喻和直接陈述,展现了观音菩萨作为引导者、保护者以及信仰坚定者的形象。
“如来一大事,而出现于世。” 开篇即点出佛陀的使命与存在意义,随后提到观音菩萨作为辅助者,通过各种方法激励众生,体现了其在佛教中的辅助地位。
“众生深于迷,须以慈相示。” 描述了众生因迷惘而需要慈悲的指引,观音菩萨以其慈爱的形象示现,帮助人们走出困惑。
“大士如众母,善恶皆可恃。” 将观音菩萨比作慈母,无论善行还是恶行,都可依靠她,强调了观音菩萨作为庇护所的角色。
“有不可对佛,不忍欺大士。” 表达了在无法面对佛陀时,人们愿意向观音菩萨诉说心声,体现了对观音菩萨的信任与依赖。
“靠之若泰山,罔极终难比。” 以泰山比喻观音菩萨的稳固与伟大,说明其庇护之力难以衡量,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崇敬之情。
“愿与敬礼者,如大士而止。” 最后一句表达了希望所有敬礼观音菩萨的人,都能像观音一样慈悲、智慧地生活,传递了对观音菩萨精神的传承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比喻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观音菩萨在佛教信仰中作为引导、庇护与榜样的重要性,同时也传达了信徒对观音菩萨的深切敬仰与追随之心。
霜落江头枫树林,鲈鱼正肥江水深。
扁舟坐钓者谁子,白发不知忧世心。
濠梁鱼我相忘久,日煖丝纶轻在手。
隔篷呼妇炊香粳,舣棹呼儿买春酒。
芦花两岸秋茫茫,食鱼岂必河之鲂。
青天无云月在水,扣舷静夜歌沧浪。
崎岖道路恐豺虎,烟波不受人间苦。
久无渭水猎非熊,那有客星动明主。
嗟予尘土具二毛,方壶员峤秋风高。
持竿明日拂云海,一举会须连六鳌。